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下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
|
实验预期结果 |
|
预期结果序号 |
子代表现型 |
甲的DNA+乙的蛋白质 |
|
1 |
与甲一致 |
2 |
与乙一致 |
乙的DNA+甲的蛋白质 |
|
3 |
与甲一致 |
4 |
与乙一致 |
A.1、3 B.1、4 C.2、3 D.2、4
调节性激素分泌的枢纽部位是
A.垂体 | B.睾丸 | C.卵巢 | D.下丘脑 |
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区域是
A.H 区和S 区 | B.S 区和V 区 |
C.W 区和H区 | D.V 区和W 区 |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g表示(gNa+、gK+分别表示Na+、K+的电导)。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下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膜电位变化及Na+和K+电导的变化正确的是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下图为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
B.若M处因外伤受损,则此人既无痛觉也不缩手 |
C.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 |
D.由甲发出的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过程,错误的是
A.递质在突触小体中的释放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
B.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只能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相接触 |
C.树突的形成有助于扩大细胞膜面积,便于兴奋的传递 |
D.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传递时会出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