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7分)
恨 别
杜 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①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 ①河阳,地名,唐检校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诗人在首联和尾联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时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很复杂的,请你仔细赏析,指出都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作者在抒发情感的时候,都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泛淮①陈师道
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
鸟飞云水里,人语橹声中。
平野容回顾,无山会有终。
倚樯聊自逸,吟啸不须工。
【注】①陈师道因遭弹劾,贬至颍州任教授。本诗作于泛淮赴途中。这首诗押韵的字共有几个?对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 | B.三个 | C.四个 | D.五个 |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写泛舟淮上,冬日晴暖,顺风顺水。 |
B.颔联从视听觉角度写景,营造了明丽清逸的意境。 |
C.颈联遗憾江淮平原没有山,影响了诗人的兴致。 |
D.本诗四联起承转合,语言质朴洗练,淡而有味。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
王恽(yùn)(元)
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话余联步,来看花成趣。
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和故人哪些动作?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情趣?
下片“湿”字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结句劝故人“读了《离骚》去”有何意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红笺小字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分析上片中意象“鸿雁”“鱼”的作用。
下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浣 溪 沙苏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