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药物“灭鼠灵”的抗性以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如下表。
| 基因型 |
rr |
Rr |
RR |
| “灭鼠灵”抗性 |
无 |
抗性 |
抗性 |
| 维生素K依赖性 |
无 |
中度 |
高度 |
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该褐鼠种群( )
A.抗性和维生素K依赖性逐渐增强
B.r的基因频率会逐渐下降,最终变为0
C.“灭鼠灵”抗性个体中RR的比例是1/2
D.停用“灭鼠灵”后r的基因频率会升高
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 A.1/4 | B.3/4 |
| C.1/9 | D.8/9 |
下列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理解和运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不适用于伴性遗传 |
| B.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 C.孟德尔遗传定律普遍适用于乳酸菌、酵母菌、蓝藻、各种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
|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四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
下列关于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不会产生杂交现象 |
| B.孟德尔的假设是建立在测交实验的基础上 |
| C.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
| D.孟德尔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控制的 |
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
| A.1/4 | B.1/6 |
| C.1/8 | D.1/16 |
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比例均为Ab∶aB∶AB∶ab= 4∶4∶1∶1,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其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是( )
| A.34/100 | B.1/16 |
| C.1/64 | D.1/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