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中,最适合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
|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
| B.调在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
| 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
| D.调查上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
下图1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图
2是人们绘制的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 )
| A.该生态系统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
| 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 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
| 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
如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
①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②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
③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④若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
A.有一种说法错误 B.有二种说法错误
C.有三种说法错误D.以上说法都错误
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垂直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 B.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
C.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在研究土壤 中往往也有差别 |
| D.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 |
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比值为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4年调查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
| B.4~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可能原因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
| 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8~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
| D.如果持续16~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
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取样时先用花铲拨去3-5㎝深浮土,再用取样器取样 |
| B.采集时,体型小的动物可用吸虫器采集 |
| C.观察时,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最好用放大镜 |
| D.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以用目测估计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