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实验Ⅰ: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如下表:

实验Ⅱ: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培养,结果如下图:

实验Ⅲ:将年轻人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旺盛分裂。
(1)每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细胞衰老可能与端粒截短有关,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即端粒。人体细胞分裂的次数与特异性染色体端粒的长短有关。随着每一次分裂,端粒的长度都要缩短一些,一旦达到“关键长度”,细胞增殖就结束。然而,人的骨髓细胞和癌细胞,在端粒酶的作用下,会伸长已缩短的染色体末端。因此,这些染色体就能快速地进行细胞分裂而不会达到“关键长度”,细胞就持续增殖。细胞衰老可能是在端粒DNA序列“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
(2)请指出端粒酶、端粒长度和细胞分裂次数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癌症发病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转变为癌基因。请结合端粒的有关知识,指出癌基因使细胞无限增殖的可能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利用上述材料描述两种延缓细胞衰老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及分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用红色面包霉的产生红色菌丝(受基因A控制)的正常菌种,与产生白色菌丝(受基因a控制)的变种杂交,得到二倍体合于(图中1)。在子囊中合子通过减数分裂(图中2~3)与有丝分裂(图中4),生成8个单倍体的子囊抱子(图中5)。将子囊抱子按顺序分离培养,结果有4个饱子长出红色菌丝,另4个抱子长出白色菌丝(如图6),成1 :1比例。试分析说明:

(1)这个实验实际上是________实验。亲本红色菌丝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亲本白色菌丝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红、白菌丝体成1 :1的比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充分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

下图A表示高等植物细胞,、B为动物细胞的结构,请据图回答:

(1)与原核生物相比,A、B细胞最大的特点是
(2)在A、B两细胞中都存在,其生理过程都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 (只填标号)。
(3)细胞膜在执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时具有 性,体现该特性的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是
(4)A、B两细胞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期和 期;与此直接相关的细胞器分别是[ ] 、[ ]
(5)该图中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 (只填标号)。
(6)在A细胞中,4进行的生理过程的终产物能进入3进行反应的是 ,中间需经过 层磷脂分子。
(7)若B细胞为胰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中,3H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用箭头和标号表示)。

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经典研究中,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的是()
① 恩格尔曼发现光合作用的部位
② 萨克斯发现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③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02来自水
④ 卡尔文探明了 C0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用放射性15N标记的(NH42SO4给水稻施肥,并用施用这种肥料的水稻的稻谷饲料喂猪,对猪的唾液和尿液定时进行放射性同位素跟踪,结果在猪的唾液和尿液中均能检测到15N。请回答有关问题:
(1)植物通过什么过程吸收NH4+
(2)生产上采用何种措施促进NH4+的吸收?
(3)在(NH42SO4中掺入15N的用途是什么?
(4)若该水稻田内发生虫灾,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可采用的有利于保护环境的防治害虫的主要方法。

氮素是合成蛋白质及核酸等成分的最主要物质。生物体中大约含有10%~15%的氮素,这种元素每年的转化数量约在109吨到1010吨之间,而每年通过生物固氮所提供的氮素高达4×108吨。下图为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大气中的N2变成植物体内的氮需要____________等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而动植物遗体中的氮回归大气中需要在无氧条件下由_____________细菌的作用来完成。
(2)固氮微生物有根瘤菌,属于共生固氮微生物,其代谢类型为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_________;圆褐固氮菌属于自生固氮微生物,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_________,它除具有固氮作用外,还能分泌吲哚乙酸,它在植物体内被称为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氮能力较强的是__________。
(3)目前粮食短缺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危机,因此科学家们设想让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也能自行固氮,这样既能提高粮食的产量,又能减少环境的污染。请问如何实现这一设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