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学完了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之后,大家在思考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着?
B.多数动物不像蓑鮋的兴趣那样折中,它们只选其一:要么斑纹,要么斑块,要么斑点。
C.宋徽宗赵佶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开封),移植宣和殿(《三山志》)”。
D.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怎样担当起生命难以承受之重?面对着逆境厄运的考验,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鲁迅的回答是——直面人生。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标点符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各组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愆期(qiān)垝垣(ɡuǐ)纤细(xiān)荫蔽(yìn)
B.狩猎(shòu)陨落(yǔn)守拙(zhuó)勇剽(piāo)
C.涟猗(yǐ)樊笼(fán)国殇(shānɡ)扁舟(piān)
D.石扉(fēi)信札(zhā)羽檄(xí)幽咽(y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5分)
瑕之美
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翠,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气盎然。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
《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红楼梦》中,聪颖、活泼的史湘云偏是“咬舌子”,把“二”说成“爱”;还有林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一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的微瑕,而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缺陷美”。
我想,“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谚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浒传》《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家基于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才在“完美”的面庞上点出“缺陷”的痦子。即使作家主观上有某种“神化”的理念,只要他尚能依据生活进行创作,最终仍不得不归于“人化”的描写。鲁迅评论《三国演义》作者“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笔者认为,欲显长厚,是作家或可揣摩的意愿,似伪则是“七实三虚”的描写所产生的客观效果,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歇后语,可见似伪的一面却是刘备这一形象深入人心缘由之一。即使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作家在绝对化的描写中,也还有着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以及在先帝托孤时刻的惶恐心理等笔墨。“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
“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万人万种的。美人有痦子,或者浮现在嘴角,或者隐匿于颈后,绝不相同;内心的“缺陷”更有千差万别,任何分类精密的批评家也无法归纳出几条几款,让人按图索骥,抑或对号入座。这是“缺陷”的独特。所谓“恰如其分”,指的是“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这样,“缺陷”便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特殊的韵致,使人物又各具风采,艺术魅力由此而生。正如捧心西施独特的却又风情十足的“缺陷”,竟使东施起而“效颦”一样,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都是她们各自独特的“不检点”的行为,相信《红楼梦》的读者不会据此认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是丑恶的。
或问,难道只有“缺陷”都是美,无“缺陷”的“完好”不是美吗?无“缺陷”的“完好”当然是美,我们能说镜中花、水中月不美吗?然而这种美却难以捉摸得到。从文艺创作来说,塑造美的人物形象,并不排斥对其“缺陷”的描写。这里,还须再次说明,笔者所称的“缺陷”是有条件的,即:“缺陷”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包含局部的“缺陷”,不是有“爱屋及乌”的成语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俗谚吗?艺术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相一致。至于身心俱丑的人物,已经不是什么“缺陷”了,鞭挞这样的人物,也不是在表现“缺陷”。
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瑕之美,在于真实与韵致。
找出对本文评说不正确的项

A.“瑕之美”的前提是“瑕不掩瑜”。
B.作者认为:鲁迅先生不赞成《三国演义》作者对刘备形象的处理。
C.塑造美的形象可以表现局部的“缺陷”
D.作者认为《三国演义》作者对刘备这一人物的处理恰到好处,使人物真实可信。

E.作者用“东施效颦”的典故说明整体而非局部的缺陷是称不上缺陷美的。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惩治腐败,打击贪赃枉法,________贪污分子是当前政法工作的首要任务。
②今天是校庆的日子,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又________在一起。
③年轻的父母们不要对自己孩子一味________,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不利。
④上周,学校的校务委员会对这个问题作了最终的________。

A.揭发汇聚溺爱裁决
B.揭露会聚宠爱裁定
C.揭发会聚溺爱裁决
D.揭露汇聚宠爱裁定

下列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残羹(ɡēnɡ)冷灸冠冕(miǎn)专横hèng脑髓(suǐ)吝(lìnɡ)啬
B.礼上(shànɡ)往来自栩(xǔ)蹩(bié)进鱼翅(chì)罪蘖( niè )
C.发扬(yánɡ)国光国粹(cuì)玄(xuán)虚磕(kē)头凝(níng)聚
D.佳(jiā)节大典孱(chàn)头摩(mó)登针灸(jiǔ)仁慈(cí)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8分,每题2分)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曰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下列对刘兰芝“举身赴清池”原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兰芝被逐出焦家时,就已经下定以死殉情的决心了。
B.亲兄逼嫁,难以违抗,已知“渠会永无缘”了,毅然允婚时,就已下决心以死明志。
C.刘兰芝答应改嫁,并亲手制作嫁衣,因受到仲卿“贺卿得高迁”的责怪与嘲讽,才下定一死的决心。
D.兰芝已同意了改嫁,由于被仲卿“吾独向黄泉”的话所感动,才下定“黄泉下相见”的决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