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王守仁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指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言论
A.认为人心存在善良的本性 | B.强调学习贵在能够致良知 |
C.认为学习贵在能格物致知 | D.主张学习贵在能经世致用 |
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认为,巴黎公社这个政治形式,既具有“帝国的对立物”(在初期阶段)即民主共和国的性质,又具有工人政府(资产阶级代表退出公社以后)即社会共和国的性质,具有的“帝国的对立物”和工人政府的两重性。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
A.具有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性质 |
B.追求民主共和,实现社会公正 |
C.推翻君主统治,完善民主政治 |
D.政治体制实行了“议行合一” |
“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人物。”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原本取名《拿破仑》,拿破仑第一帝国成立后“为歌颂对一位伟人的纪念”而改用现名。这反映出贝多芬的政治诉求是()
A.崇尚权威,歌颂英雄 | B.崇尚民主,反对专制 |
C.反对盲从,提倡人性 | D.抵制战争,追求和平 |
1919年5月4日,国内爆发五四运动。远在欧洲的一战华工,时刻关注着中国国内的变局和巴黎和会的动向,但在当时的通讯传媒等条件下,国内各界对远在巴黎的中国代表的影响却鞭长莫及,欧洲一战华工挺身而出,直面中国代表施加压力,“他们预备每一个专使的命用三个人的命去偿他”迫使中国代表不敢在和约上签字。对这段史实说法正确的是()
①欧洲一战华工在拒约过程中起特殊重大作用
②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不能真正维护国家利益
③该时期通讯工具没有电报,影响了外交活动
④五四运动与华工拒约行动都迸发着爱国热情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是宋朝交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曾是官方法定的货币流通 | B.流通地域仅限于四川省内 |
C.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 D.该图实物属于第二手史料 |
在封建专制统治下,逐渐形成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强大的文化体系。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儒家学说合法的生存根基逐渐丧失,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清末废科举考试制度,基本切断了儒学与政治的连接 |
B.西方近代科学影响下,儒家的真理地位受到人们怀疑 |
C.报纸、杂志和电影出现后,儒学的传播途径逐渐萎缩 |
D.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东渐,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