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王守仁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指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言论
| A.认为人心存在善良的本性 | B.强调学习贵在能够致良知 |
| C.认为学习贵在能格物致知 | D.主张学习贵在能经世致用 |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 A.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
| C.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高效廉洁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 C.“龙生龙,凤生凤”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明太祖朱元璋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成祖朱棣设立了
| A.枢密院 | B.内阁 | C.殿阁大学士 | D.军机处 |
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加强君主专制 | B.完善中央集权 |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D.扩大民主权利 |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郡县制 | B.废除分封制 |
| C.设置中朝和外朝 | D.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