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曾两次大规模出国作战,一次是参加中国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结合部——缅甸作战;另一次就是抗美援朝。在这两次作战中,许多英雄儿女埋骨于异国他乡。2011年9月, 19位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终于被护送回国,归葬于腾冲国殇墓园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2014年3月, 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归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对此,下列评价准确的是

A.两次遗骸归葬都反映了政府对海外侨胞命运的关注
B.两次遗骸归葬都有助于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结盟
C.两次出国作战都为实现亚洲和平作出决定性的贡献
D.两次出国作战都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设想你是19世纪60年代企业家,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军事工业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此评论适用于 ()

A.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系列纪录片《幼童》,追述了清政府派出的詹天佑等第一批留学生的求学生涯。他们出洋留学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叫 ;材料是:。 ()

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 B.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制度
C.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D.中华民国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被发现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 D.工业革命的需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