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
|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
沙俄外交大臣拉姆斯托夫曾说,1900年的对华战争是俄国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这是因为沙俄( )
| A.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 B.获得了大量战争赔款 |
| C.开始在中国开办工厂 | D.开始在中国内河航行 |
“城门刚打开,联军就出现在城中的每个角落,于是中国人的多少值钱、便于携带的财物,马上换了主人。美、俄、英、日和法国兵到处奔跑,闯进每一户人家,门要不是开着,马上被一脚踢开。”这一场景出现于( )
| A.鸦片战争 | B.火烧圆明园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容闳在这里( )
| A.肯定了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 | 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
| C.强调了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 | 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 |
“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这句诗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 )
| 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 |
|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
| 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 |
“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从光绪皇帝到清政府的多数官员都是积极主战的,有些官员甚至主动请缨赴敌。在海军和陆军中,还涌现出众多的誓死抗敌的爱国将士。”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 )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时代主流
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③战争刺激了维新思想的传播
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产生并发展起来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