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最好的公民—一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只要从参与政治生活中得不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就对参与公共事务和统治国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想赚钱而不是为了名誉。”(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作者此番话的意图是
A.参与政治不能给农民带来名誉 | B.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理 |
C.农民因忙于生产不愿参与政治 | D.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 |
有人将五四运动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捍卫国家主权而不排外的群众运动。”这一评价表明
A.五四运动是对义和团运动的继承 | B.科学理性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
C.“内除国贼”成为最为迫切的呼声 | D.是一场组织严密的民众爱国运动 |
《新史学》指出:“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由此可见,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A.把握历史规律 | B.考证历史事实 |
C.描述历史现象 | D.分析历史原因 |
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这种失望反映在文学艺术领域,兴起了
A.浪漫主义文学 | B.现实主义文学 |
C.现代主义文学 | D.古典主义文学 |
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文革”的结束一去不复返。说明①“双百”方针遭受曲折②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 ③文学艺术不等同于政治问题④文学艺术出现了反社会主义倾向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②③④ |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曾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也搞不清楚,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学派。就是社会科学,也有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谈。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为此,党和政府提出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
C.实行“双百方针” | D.推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