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各项数据、与表中整体趋势出现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1958年—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 年份 |
粮食产量 |
棉花产量 |
油料产量 |
粮食产量 |
| 1958 |
20000 |
196.9 |
477.0 |
1563.1 |
| 1959 |
17000 |
170.9 |
410.4 |
1214.7 |
| 1960 |
14350 |
106.3 |
194.1 |
985.5 |
| 1961 |
14750 |
80.0 |
181.4 |
506.5 |
①三大改造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施八字方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有人说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其中“转变”的含义是
| A.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 | 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D.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
|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
图是1913年章太炎(即章炳麟,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宣传家,著有《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报纸上刊登的征婚广告,该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 |
| B.征婚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求偶方式,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
| C.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
|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
下表是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表,对表格中数据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后的钢产量增长幅度高于粮食产量 |
| B.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重工业落后,工业起点低 |
| C.建国后经过三年的奋斗,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
| D.1992年工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 A.实行“二五”计划 |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 C.建立人民公社 | D.开展大跃进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