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是民国时期各种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 |
1913年 |
1920年 |
1936年 |
| 中国民族资本 |
18 |
24 |
59 |
| 中国官僚资本 |
26 |
25 |
8 |
| 在华外商资本 |
56 |
51 |
33 |
A.民国时期外资长期在中国占主体地位
B.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发展
C.抗战之前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最终形成
D.世界局势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经常开展社会政治活动,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土改、红卫、建国、援朝、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些人的年龄从大到小排在第四位的应该是
| A.土改 | B.跃进 | C.援朝 | D.红卫 |
用“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境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小田里精耕细作 |
|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
|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
|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一材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
|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
|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
| D.中共的成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
“为人类争自由,林肯与还,谁与匹者;绎大同之绝学,仲尼而后,意在斯欤!”罗斯福新政举措中能体现挽联中“大同”思想的主要是
| A.实行工业复兴法 | B.恢复银行信用 |
|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D.调整农业结构 |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国家。”这里的“他”指的是
| A.列宁 | B.斯大林 | C.勃列日涅夫 | D.戈尔巴乔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