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史》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积极而又务实的思潮”,“这一思潮基本上紧扣帝国建立前两百年整个政治生活所关心的两大实际问题:一是‘富国’(为君主提供富强的物质手段),二是‘强兵’(以兵力确保君主广泛的霸权或主权)。”掀起“这一思潮”的学派是
|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造成了人们道德水准下降和社会秩序混乱”,因而主张“社会也应该有自己的规范与秩序,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范。”这批评了文艺复兴( )
| A.无节制地揭露教会丑恶 | B.片面追求个人的自由 |
| C.猛烈地抨击中世纪神学 | D.过分崇尚理性和科学 |
以下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评述介绍,正确的是()
①出身于贵族家庭,曾在吕克昂学园学习
②倾向唯物主义,但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
③知识广博,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④在逻辑学和伦理学方面有一定理论成就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出现上述思想转变的根源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 B.对外贸易发达 |
|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 D.社会性质的变化 |
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 A.心学与理学思想的交锋 | B.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
| C.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 | 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
下列不属于西汉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是( )
| A.“德体天地者称皇帝,天佑而子之号称天子” |
| B.“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
| C.“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 D.“人之寿命化天之四时,人之喜怒哀乐之答春夏秋冬之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