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Q、P是晨昏线与纬线交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当P点地方时为5:45时,Q点的地方时为
| A.17:45 | B.18:l5 |
| C.18:45 | D.19:l5 |
一年中,Q、P重合点所处的纬度范围是
| A.0°~23°26’ | B.23°26’~66°34’ |
| C.66°34’~90° | D.0°~90° |
图中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
|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
|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
|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
到现在我还很清楚地记得1993年的那场黑风暴,只看见天边远远地升起了一大片灰黄色的云雾,那片云雾就如故事中描写妖怪出山那般,以非常迅疾的速度遮天蔽日地向我们村庄覆压过来。据此完成10~11题。“黑风暴”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①大风 ②过度垦荒 ③破坏植被 ④气候干旱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我国最容易出现文中描述现象的区域是()
| A.塔里木盆地 | B.河西走廊 |
| C.河套平原 | D.青藏高原 |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
表示畜牧和灌溉农业带的序号是()
| A.⑥ | B.⑦ | C.⑧ | D.⑨ |
①农业带的自然条件是()
| A.气候温暖湿润 | B.热量充足 |
| C.土地贫瘠 | D.市场广阔 |
读下图,完成6~7题。
关于同一水文站在不同时间观测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时最大 | B.乙时最小 | C.丙时最小 | D.流量大小无法确定 |
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图中水文站观测的长江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的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
| B.洞庭湖退耕还湖,水面面积大大增加 |
| C.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调节作用 |
| D.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 |
读某地示意图,其中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较严重地区,图示地区石灰岩分布广泛,西部多崎岖的山地、东部多低缓的平原和丘陵,完成3--5题。
该地阴影部分荒漠化较严重的原因是
| A.过樵过垦过牧 | B.气候干旱,植被差 |
| C.不合理灌溉 | D.鼠害蝗害 |
该地西部崎岖地形的主要成因是
| A.化学风化 | B.流水侵蚀 |
| C.冰川侵蚀 | D.风力侵蚀 |
甲地至梧州一带容易洪涝成灾,正确的治理措施是
| A.退湖还田,平垸行洪 | B.开挖新的入海通道 |
| C.修建水库,加固堤坝 | D.跨流域调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