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季,西南5省面临世纪大旱,5 000多万人受灾。这场少见的世纪大旱使农作物受灾面积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 000万人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造成这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正常的干季 |
| B.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
| C.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 |
| 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 |
此次干旱受灾面积最大、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 A.棉花、甜菜 | B.春小麦、花生 |
| C.水稻、油菜 | D.玉米、大豆 |
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 B.西北地区 |
| C.江淮地区 | D.华北地区 |
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
| B.乙地所在国家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 |
| 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
| 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 |
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 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 |
| 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 | 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 原景观 |
图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据题设条件回答下列各题。
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
| A.圣保罗 | B.华盛顿 |
| C.开普敦 | D.莫斯科 |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该日,大约在1月中旬 |
| 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
| 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
|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时间长于塔斯马尼亚岛 |
图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 A.30°E, 20°N | B.150°E, 20°S |
| C.30°E, 20°S | D.150°E, 20°N |
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 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
| 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
| C.乙地昼长20小时 |
| D.甲地夜长12小时 |
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是( )
| A.四分之一 | B.二分之一 | C.三分之一![]() |
D.大于二分之一 |
图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1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2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
时刻相符的是(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表示①处位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该船逆水航行 | B.②处风平浪静 |
| C.③地河流正值枯水期 | D.④地森林密布 |
河流侵蚀作用中的溯源侵蚀,是河床深切作用逐渐向河流上游方向发展的过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图中水文和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L1、L2、L3 、L4为河流 |
| B.L3是L1河与L2河的分水岭 |
| C.L3河落差最大 |
| D.L4河水流较急 |
若图中河流侵蚀作用不断增强,则未来可能出现的是()
| A.山地一定变得更低 |
| B.分水岭与河谷之间的高差变小 |
| C.L3附近的等高线将逐渐向南凸出 |
| D.L4河与L1河连成同一水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