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我国某省1900年和2009年天然氧气生产量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省最可能是
| A.广东 | B.湖北 |
| C.江苏 | D.黑龙江 |
导致该省2009年氧气生产量小于1900年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破坏 | B.水土流失 |
| C.气候变暖 | D.围湖造田 |
关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于绿洲内部草原中 |
| B.分布于草原牧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
| C.分布在旱农业区内部 |
| D.分布在河流上游 |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不包括
|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B.人均国民收入 |
| C.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 | D.人文发展指数 |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域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据此回答18——20题:20世纪80年代,世界产业开始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这些产业一般是:
| A.技术密集型 | B.资金密集型 | C.劳动密集型 | D.能源密集型 |
这些产业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沿海地区拥有:
| A.资金和技术优势 | B.劳动力优势 | C.交通、服务优势 | D.能源优势 |
这些产业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特殊的时期开始转移到我国,是因为我国:
| A.采取了有效的产业政策,进行了体制改革,改善了投资环境 |
| B.农村剩余劳动力被解放,大量涌向东南沿海地区 |
| C.东南沿海地区交通方便、资源条件优越 |
| D.东南沿海地区科技发达,法制健全 |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具备的优势是
| A.资源和劳动力丰富 | B.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 |
| C.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 | D.科技力量雄厚 |
下列因素中,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 B.城市分布 | C.资源状况 | D.人口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