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尼采曾经指出:“良好的母语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的土壤。”可见,母语是教育的基础。
②母语决定了人的基本能力。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③母语反映了人对待精神生活的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精神生活的严肃态度。因此,母语学习有助于形成严肃对待精神生活的态度。
④母语能体现人的基本素养。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只写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解用词和句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休养,因为修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⑤尼采说: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各民族都拥有优秀的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唯有从经典作品中去汲取养分,方能形成对母语的“高贵热情”。所以,我提倡,在各种媒体语言充斥耳目的今天,我们依然要让本民族的经典作品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第④段的“不修边幅”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论证,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④段的论证结构是______________式。下面两段文字中哪一段放在本文第②段更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
A、著名翻译家资中筠女士虽然在英语方面造诣极高,却坚持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你的中文学到什么程度,用中文掌握了多少知识,就决定了你思维的复杂程度和文化程度。”
B、国学大师钱穆说:“读十个字的中国诗,胜似读西方的一部哲学书。”
(1)________段更合适。
(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茼蒿》,完成文后题目。
茼蒿徐晓杭
⑴秋天来了。菊花的蕾密密地爆满枝头,桂花的香恣意地四处流淌,菜园子里空空的,只有老而坚的丝瓜成了精,每天还挂在篱笆上怀旧。
⑵霜冻来临前,蒿菜落种了。没有人问过他们为什么要生在秋天,生在万物都结果的时候。
⑶问谁,问上帝吗?
⑷蒿菜,学名茼蒿,杭州人又叫菊花菜。木屑一样的籽,粗糙;干燥,风吹雨打曰晒,撒在哪里都发芽。
⑸严寒来了。浩浩荡荡的西北风凌厉如刀,在风的砍削下,他们甚至没有所有植物都要挺起的躯干,每一片叶子都从根上生起,却毫不懈怠地上举,你撑着我,我扶着你。
⑹他们所有的骄傲都潜藏在冬天的绿色里,敦厚、坦诚,任严寒拍打,仍敞开着胸膛。
⑺尘世间的每次召唤,他们都高喊着,雀跃着,一朵朵争先恐后往前涌。选上的,以荠菜的做法,放在滚水里汆,拧干,切碎,和笋一起拌了,放在餐桌上,聊以解人思春之愁。
⑻最粗壮,最饱满的蒿菜走了,菜园子里一片狼藉。破碎的老叶,幼小的嫩芯们依偎在一起,守着他们的家。生活是不能轻言放弃的。
⑼十天半个月后,他们又是葳蕤一片。命运之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蒿菜仿佛有无尽的生命力,前面的去了,后面的又来。
⑽任用他们是多么省心的一件事啊,他们取之不尽,他们生生不息。他们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奉献。
⑾仲春,当他们老得再也不能被采摘的时候,他们的每根躯干才结上了一个小小的花蕾,蒿菜们那个高兴啊,他们就像浩劫之后再次相逢在母校的学子,彼此相拥,唏嘘感叹。
⑿春风中,他们努力展平脸上的褶皱,像年轻人一样开怀大笑,绽放他们最后的金黄。原来,原来他们对生命的全部要求,只是开一朵花,小小的。
⒀望着阳光下那片兴高采烈的雏菊,刹那间,我热泪盈眶。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 从全文来看,茼蒿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写出四点。(4分)
赏析⑴段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爆满:
恣意:⑿段划线处“小小的”本该用在“花”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本文和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在写法上是相同的?请写出任意两篇课文的题目。
阅读《青虫之爱》,完成文后题目。(22分)
青虫之爱
毕淑敏
①我有一位好友,从小怕虫子。不论什么虫子都怕。大家不止一次地想办法治她这毛病,那么大的人了,看到一条小小虫子,大呼小叫的,多丢人啊!一次,男生把一条青虫偷偷夹在她的书页里。她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
② 从此再不敢锻炼她。
③许多年过去了,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择青椒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一条青虫从一只青椒蒂旁钻出,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好一条险恶的虫子。我下意识地将那个青椒扔出老远。
④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地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你居然不怕虫子了?那你又是怎样重塑金身的呢?我追问。
⑤女友说,听我慢慢道来。有一天,我抱着刚学讲话的女儿上公园,我们在林阴路上走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有……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⑥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⑦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不能倒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我不但不曾昏过去,神志也是从没有过的清醒。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大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一叫,就会吓坏了孩子。于是我硬把喷到舌尖的喊叫咽了下去。
⑧现在,一条虫子近在咫尺。我的女儿用手指抚摸着它,好像那是一块冷冷的斑斓宝石。我的脑海迅速地搅动着。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从此一定会种下虫子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把妈妈吓成这个样子,那这东西一定是极其可怕的。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第一次把一条活的虫子捏在手心,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
⑨女友继续说,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笼罩着我,在她面前,我是一个神。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⑩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我抱着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巳被粘粘的汗浸湿。
⑾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文中的“女友”改变了对虫子恐惧的心理,原因是什么?(4分)
(1)“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你居然不怕虫子了?那你又是怎样重塑金身的呢?我追问。”划线的“重塑金身”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她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中“悄无声息”有什么作用?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赏析第8段划线句子。
有人认为文章还缺少一个结尾,有人认为恰到好处,不需要结尾,请说说你的想法。
读了本文后,请你联想一次“别人为你改变”的经历,写出独特的感悟。(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阅读《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完成文后题目。
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
①2004年12月29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各国15万多人的死亡。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救援工作的展开,这次灾难的死伤人数还会上升,财物受损还会扩大。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
②从表面上看,这次的地震和海啸好像是与人类无关,但仔细考察和分析,席卷东南亚、南亚沿海的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巨大灾难背后不乏人祸的因素,而且这是大自然在借这种威力向人类发出又一次强烈的警告。
③人类对这次巨大灾难所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海水污染、珊瑚礁损害等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凶和毁灭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
④人类生活、工业生产所使用的石油及其他燃料和能源排放到大气和自然中的结果是使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是使海平面升高。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已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计划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到2100年,海平面还要上涨9~88厘米。
⑤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沿岸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一不受到危害。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升高的危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而是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同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1700万人口的孟加拉国,那里的居民生活在只高出海平面约一米的陆地。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升高的海平面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
⑥那么,谁应为这次的自然恐怖主义负责?消耗了全球最多能源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世界第一,为全球排放总量的1/4,但是,却死活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理由是会束缚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由此可见,人类既是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帮凶,又在不同的经济实力下遭受不等量的损害与生命和健康损失,同时还要不平等地为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后果付出不同的买单费。
⑦如果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为自己所居住的这块栖息地负起责任,在面对大自然这个最大的恐怖主义时,人类才有能力应对它,当然最好的结局是人类减少自己的助纣为虐行为,避免“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出现。阅读文章,说说海平面上升会造成哪些危害?
第③段中说“人类对这次巨大灾难所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请简要概括“巨大灾难”和“助纣为虐”分别指的是什么?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文章第⑤段中的划线词语“约”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
阅读《花边饺子》,完成文后题目
那年冬天,由于我的错误,致使公司的一单生意受到损失,我被老板炒了。工作没多久的我,每次发薪不是添置衣物,就是和朋友一起去撮一顿,久而久之,竟成了习惯,所以口袋里并没有什么积蓄,我只好拎着东西,像落魄的浪子,厚着脸皮回到父母家里。
父母没说什么,但我还是隐隐感觉到空气中流动着的压力。①父亲一支接一支地吸烟,皱着眉头不说话。母亲忙里忙外打扫房子,蒸年糕,蒸豆包,置办过年用的东西。唯有我,像个局外人一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看书。
想想这些年,父母也挺不容易,他们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凭着那点少得可怜的工资供我念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曾经拍着胸脯跟他们保证:毕业后,我一定会让你们的日子过得滋润些。言犹在耳,我却转眼就抽了自己的耳光,想想都有些脸红,所以他们有理由怒我的不争,有理由给我脸色看。
看着别人喜气洋洋过大年,我却没有什么心情。父亲贴春联,母亲煮饺子。②热气腾腾的饺子像一只只肥嘟嘟的小胖猪,在滚水中打了几个转,被母亲捞到盘子里,端到桌子上。如果是平常,我早就迫不及待地开吃了,这会儿,却因为无望的前途,美味也难以诱惑我。
母亲强行把我拉到桌边,乐呵呵地说:“发生了天大的事情也得吃饭啊,更何况只是丢了工作,没什么了不起的。”父亲也随声附和:“吃饺子,吃饺子,饺子就酒,越吃越有。”
我当然没好意思和父亲对饮,拿起筷子,勉强吃了一个饺子,牙竟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吐出来一枚面值一角的硬币。我一下子忘记了糟糕的心情,兴奋地说:“我吃到钱了!”
在我们老家,新年的第一顿饺子,会包一枚硬币在饺子里,谁吃到了,说明谁的运气好,财源滚滚。这几年,都说硬币上有细菌,包硬币的习惯早已成为小时候的记忆,可是母亲看到我心情不爽,竟然把硬币用开水煮过,包在饺子里,让我重温儿时的喜悦。眼泪瞬间润湿了我的眼睛,谁说父母不爱我?他们为了鼓励我重新飞翔,竟然想出了如此笨拙的办法。
和着泪水,我又吃了第二只饺子,第三只饺子……
第二只饺子里包着豆腐,寓意新的一年里幸福美满快乐!
第三只饺子里包着年糕,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
每一只饺子,母亲都做了记号,捏了花边,以区别于其他饺子,所以我能恰到好处地吃到硬币,吃到豆腐,吃到年糕,一口一口,和着泪水。这哪里是饺子,分明是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关切之情和殷殷期望!
我没有理由再消沉下去,没有理由躲在父母的翅膀下没完没了地舔舐伤口,重新开始是我唯一的选择。
(选自《中学生学习报》2010年第七期)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作的故事。
请从文中画线的①②处两句话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如果多答,只批阅前一题。
①父亲一支接一支地吸烟,皱着眉头不说话。
②热气腾腾的饺子像一只只肥嘟嘟的小胖猪,在滚水中打了几个转。意志消沉的“我”,为什么在吃到了第一个饺子后竟然兴奋起来?
通过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我”的“父亲”“母亲”的人物形象。
请你说说用“花边饺子”做标题的含义。
阅读《社戏》片段,回答问题: (14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 ,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 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 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朦胧”的意思是。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踊跃”的意思。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从中看江南水乡的少年们、的特点。
第二段中划线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本段主要写月夜行船,突出了“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从文中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