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学会把自己“归零”》,完成后面小题。(共9分)
学会把自己“归零”
人生,难免会有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顺境时,把自己适时“归零”,可以戒骄戒躁,消除“骄娇”二气,不把成功和顺境当“包袱”背起来;逆境时,固然会失去很多,但能够在失去时勇于“归零”,才能重新面对自己,从头开始,积极奋斗。就像春节前的大扫除,把那些没用处的东西清除掉,把有用的珍品拂拭干净,就可以窗明几净、心情舒畅地迎接新春。
其实,人生也像时钟一样,到了夜间子时就要“从零开始”,只有归零,才会有新的周期与辉煌。著名作家刘震云也说过:“归零心态就是把自己心灵里的一切清空,把已经拥有的一切剥除,一切归于零的心态。”实际上,无论何种境况,能适时把自己“归零”,总是海阔天空,心胸豁达。
南隐是一位禅师。一天,一位当地的名人特地来向他问禅,名人喋喋不休,南隐则默默无语,只是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满了也不停下来,而是继续往里面倒。眼睁睁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名人着急地说:“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南隐说:“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名人恍然大悟。
越能够把自己“归零”的人反倒越不会“归零”,不断“归零”就是一种上升与提高,也是一种难得的积淀与涵养。攥紧巴掌,手里什么都没有;张开双手,就会拥有整个世界。做人适时“归零”,当然不是妄自菲薄或消极避世,而是持有人生的洒脱与从容,再去面对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时,就会多一分明世的清醒,多一分心态的淡泊。
这是一种对工作、学习、生活、生命的放空,低头,吐故纳新。放得越空,拥有越多。如果你不愿意放弃,就无法重塑,倒掉心中盛满的,才能让心灵甚至整个生命重生。“此空为彼满”,放弃是为了更深一层的拥有,要有空杯心态,这样会拥有的更多。
适时把自己“归零”,就会不断重新开始,永葆青春。人生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一个人是否成功,大抵决定于在不断把自己“归零”的过程中战胜自己。
适时把自己“归零”,就会不断追求卓越。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不断把每迈出的一步都当作万里长征的“第一”,也就是在一个成绩“归零”之后再赢得新的成绩。这取决于奋斗者的心态。一般说,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努力;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要想获得事业的一次次成功,首先就要调整、完善、升华自己的心态。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将心态归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把每一次成功都视为新的起点、新的希望、新的挑战,新的成功就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智者说,心态归零,责任才能归位。把自己“归零”了,就会焕发一种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等待、不埋怨、不消极。我们要奋发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学习新事物,适应新环境,接受新挑战,创造事业的新成果。
适时把自己“归零”,体现了人生的大智慧、大聪明和大能力。
本文引用南隐禅师的例子意在告诉人们什么?
对于本文所论述的“学会把自己‘归零’”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本文内容,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认识。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学会把自己‘归零’”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借“申遗”扩大书法世界影响
前不久,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有关负责人在北京宣布,书法“申遗”的正式文本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这标志着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书法,踏上了申请成为“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旅程。
中国是书法艺术的母国,如果以殷商的甲骨文为发轫,已有3000多年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而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而佳作荟萃。书法,可以说是中国艺术最经典的表现形式,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拥有走向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当年毕加索偶然在博物馆中见到中国书法时震撼不已,他沉浸在那“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点画纵横中,在那“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象中,发出了“这是艺术中的艺术”的惊叹。而日本的书法艺术界把中国书法称为“思想与造型的艺术”。日本早在我国汉代时,即派遣使者来学习汉字书法和儒学。日本书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圣德太子所书的《法华义疏》,就直接取法自我国隋朝书法。及至唐代,来中国学习书法的遣唐使更是众多,日本书法史上的一代大师空海即是其中的代表。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派遣过来中国学习书法的使者。
然而,可能由于中国书法的历史过于悠久,艺术资源过于深厚,名篇佳作过于丰富,由此产生出一种书法文化“老祖母”心理,自认为是最老的、最正宗的,别人肯定会尊重的。于是对外交流趋于封闭,对外展示趋于停滞,对外宣传趋于低迷。这种心理阻碍了中国书法向世界推广发展的前景,遮蔽了中国书法向世界辐射传播的空间。而日本却在书法国际化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和积极开拓。结果,不少欧美人认为书法是日本的艺术。
正由于先前我国书法界对书法艺术国际化缺少作为,以致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有时是缺席的。而近些年,我们依然没有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强烈意识和心理准备,去国外办书法展既不多,又主要集中在东南亚,而对艺术人气颇高、注重多元创作的欧美很少光顾,所以,我国不少名气很大、功力精深的书法大家如沈尹默、吴湖帆、丰子恺、马公愚等在欧美鲜为人知。于是,日本对其当代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颇为自信、自足;而韩国,尽管政府没有为书法“申遗”的打算,但一些民间团体或个人却可能提出这种主张。
如今,中国书法“申遗”的步子已经跨出,这仅是良好的开始,我们在书法教育、书法传承、书法创作乃至书法保护上更有许多具体的工作要做。同时,推动中国书法国际化,我们既要有扎实的推介措施,又要有系统的策展计划,要多搞一些国际性的交流展和巡回展。这样才能达到提升中国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使古老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书法在国际艺苑上光彩照人的目的。
(摘自《文汇报》2008年12月9日)
下列对“中国是书法艺术的母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以殷商的甲骨文为发轫,已有3000多年历史。
B.毕加索在见到中国书法时震撼不已
C.日本书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法华义疏》就直接取法于我国隋朝书法。
D.历史上,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有派遣到中国学习书法的使者。

下列对“书法文化‘老祖母’心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中国书法的历史过于悠久,艺术资源过于深厚,名篇佳作过于丰富。
B.自认为中国书法是最老、最正宗的,别人肯定会尊重的。
C.表现出中国书法对外交流趋于封闭,对外展示趋于停滞,对外宣传趋于低迷。
D.直接导致了不少欧美人认为书法是日本的艺术。

下面对全文说明特征和说明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遗”即抓住了中国书法最本质的特征:时间久,流派众,名家和佳作多。
B.“如果以殷商的甲骨文为发轫,已有3000多年历史”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书法文化‘老祖母’心理”,其中的“老祖母”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D.“沈尹默、吴湖帆、丰子恺、马公愚等在欧美鲜为人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只有靠书法才能体现出来。
B.先前我国书法界对书法艺术国际化缺少作为,导致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有时是缺席的。
C.如果中国不“申遗”,日本和韩国就会抢先提出这种主张。
D.中国书法“申遗”的步子一经跨出,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一定会提高,中国书法在国际艺苑上的光彩照人的目的一定会达到。

阅读《测谎仪》,完成下列各小题。
测谎仪,英文为polyFaph,准确汉译是多道生理心理描记器或多道心理生物记录仪。这是一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它检测的实质是嫌疑人有无与案件相关的犯罪心理痕迹,如果有,那他可能是涉案人。测谎结果只提供辅助参考,而不能作为定案的标准证据使用。
测谎仪之能“测谎”,并不是能测试犯罪嫌疑人在口供中有没有说谎,说谎率是百分之多少,而是“测真”,测的是犯罪嫌疑人真实的心理痕迹。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测试犯罪嫌疑人发案时是不是在现场。在测试过程中,不管犯罪分子说不说谎,他甚至可以不说话,但他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会把他“供”出来。这是因为做过特殊事件的人(比如,杀人放火,投毒,特大盗窃,拐卖人口等等)对自己案前、案中、案后的经历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在他的记忆中,特别是在长时记忆当中,会保持终生不忘的信息。作案人被问及与案件相关的问题时,他的内心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测谎仪记录三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皮肤电阻。第二个指标是呼吸,我们知道,人在紧张的时候呼吸就会变得急促,当作案人被问及作案的情景和细节时,他的呼吸会发生变化。第三个指标是血压,也就是脉搏。这三者中,血压占的比重不及前两个指标,学过气功的人,很容易对脉搏进行调节,但是他对前两个指标就调节不了,尤其是皮肤电阻指标调节不了。
在实践中,测试人员在准确把握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后,要经过以下六个阶段:对作案人的犯罪心理进行动态分析描绘阶段,运用综合测试法编制测试题目
阶段,对被测人进行测前访谈阶段,实测操作、观察和同步评图阶段,测试图谱综合评判阶段,测
后谈话和讯问阶段。这六大阶段是保证案件测试成功的一个基本技术程序,每一个阶段都是以心理科学、侦察科学等为基础支撑,涉及的知识层面很多。
由于测试题指向的是心理事实而不是某一个嫌疑人,所以,所有的嫌疑人都用同一套试题,采用同一个标准来测试。这样,无辜者将会被排除,而真正的作案人将会被找出来。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测谎仪记录的有哪三个指标,各有什么特点?
答:

第1段中加点的“可能”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为什么要对所有的嫌疑人都用同一套试题,采用同一套标准来测试?
答:

阅读《天资与勤奋》,完成下列各小题。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侯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段的主要观点。

联系选文内容,就文中加点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1)“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一句中加
点的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对于成功所需条件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观点未必相同,作者认为成功需要天资、勤奋和机遇,你认为成功需要什么条件?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谈谈。



近年来,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上海卫视的“加油,好男儿”、央视的“梦想中国”等活动成为了综艺节目的主流,收视率一路攀高,许多人梦想通过这一形式走向成功。你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②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③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④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⑤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结合上下文说说“招牌”一词的妙处。
_ _ __ _ __ _ _
②句所照应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句子是__ __ ___
①句和⑤句在选文中分别起的作用是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
选文用“美丽”和“ _______”,“白云朵朵”和“___ ____”相对比,说明云“__ _ _”的特点。
用“‖”划分选文的层次。
①②③④⑤
本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空垃圾—人类自设的隐患
①人类为了追求更加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治理地球上的垃圾等有害物质。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太空,成千上万吨垃圾正在不断地蔓延。它影响航天事业的发展,还给地球增加一层污染源。其中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垃圾存在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②太空垃圾是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的碎片。如各种卫星的保护罩及部件,各种火箭发动机在空间爆炸产生的残骸,核动力卫星及其产生的放射性碎片,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丢弃的螺母、螺栓和螺丝刀等各种物体。A这些东西如人造卫星一般按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形成一条危险的垃圾带。
③统计,目前约有数千吨太空垃圾在绕地球“运行”,且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科学家们对太空中可能存在的近10万块废弃物表示担忧。B由于这些物体通常以每秒10千米以上的速度运行,因此如果它们与其他物体相撞,每小块将产生相当于一颗手榴弹的爆炸力。C一块仅有阿司匹林药片大的残骸可将人造卫星撞成“残废”,可将造价数亿美元的航天器送上绝路。D当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一块迎面而来、直径仅为0.5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戮穿密封的宇航服,人们肉眼很难看清的油漆片和涂料粉末也能给宇航员带来生命危险。
④科学家们还认为,大块的宇宙飞船残块将不断下落,进入大气层,一部分在大气层中烧毁,另一部分则掉在地球上。然而,飘荡在地球上空的核动力装置,尤其是核动力发动机的脱落更具有特别的危险性,它将对地球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据统计,到下个世纪,将会有100多个这种装置,含有1吨以上的放射性物质。1978年,苏联带有核装置的“宇宙—954”卫星掉在了加拿大北部的土地上;1983年,“宇宙—1402”号的反应堆芯落入南大西洋。幸亏这些地方人烟稀少,未造成严重后果。
⑤面对日益激烈的宇宙竞争,科学家们呼吁,应当及时制定新的法律和技术标准以减少太空垃圾,因为人类清除这些垃级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相当困难。
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与一块直径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舷窗被损,只好停止飞行。”这一句话是从文中摘出来的,它应该放在(A.B.C.D)处。
为什么说“太空垃圾”是“人类自设的隐患”?
答:
根据本文说明的内容,概括说明太空垃圾构成隐患的原因。
答:
本文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