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思念 吴念真
(1)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好像很喜欢邻座那个长头发的女孩,常常提起她。每次一讲到她的种种琐事时,你都可以看到他眼睛发亮,开心到藏不住笑容的样子。
(2)爸妈喜欢听他讲那女孩子点点滴滴,因为从他的描述里仿佛也看到了孩子们那么自在、无邪的互动。
(3)“我知道为什么她写的字那么小,我写的那么大,因为她的手好小,【A】小到我可以把它整个包——起来哦!”
(4)爸妈于是想着孩子们细嫩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样子,以及他们当时的笑容。
(5)“她的耳朵有长毛耶,亮晶晶的,好好玩!”
(6)爸妈知道,那是下午的阳光照进教室,照在女孩的身上,女孩耳轮上的汗毛逆着光线于是清晰可见;孩子简单的描述中,其实有无比深情的凝视。
(7)三年级上学期的某一天,女孩的妈妈打电话来,说他们要移民去加拿大。
(8)“我不知道孩子们会不会有遗憾……”女孩的妈妈说,“如果有,我会觉得好罪过……”
(9)没想到孩子的反应倒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平淡。
(10)有一天下课后,孩子连书包也没放就直接冲进书房,搬下世界旅游的画册便坐在地板上翻阅起来。
(11)爸爸问他说:你在找什么?孩子头也不抬地说:我在找加拿大的多伦多有什么,因为xx她们要搬家去那里!
(12)【B】画册没翻几页,孩子忽然就大笑起来,然后跑去客厅抓起电话打,拨号的时候还是一边忍不住地笑;之后爸爸听见他跟电话那一段的女孩说:你知道多伦多附近有什么吗?哈哈,有破布耶……真的,书上写的,你听哦……“你家那块破布是世界最大的破布”,哈哈哈……骗你的啦……它是说尼加拉瓜瀑布是世界最大的瀑布啦……哈哈哈……
(13)孩子要是有遗憾、有不舍,爸妈心里有准备,他们知道唯一能做的事叫“陪伴”。
(14)后来女孩走了,孩子的日子寻常过,和那女孩相关的连结好像只有他书桌上那张女孩的妈妈手写的英文地址。
(15)寒假前一个冬阳温润的黄昏,放学的孩子从巴士下来时神情和姿态都有点奇怪。【C】他满脸通红,眼睛发亮,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好像捏着什么无形的东西,快步地跑向在门口等候的爸爸。
(16)“爸爸,她的头发耶!”孩子一走近便把右手朝爸爸的脸靠近,说,“你看,是xx的头发耶!”
(17)这时爸爸才清楚地看到孩子两指之间捏着的是两三条长长的发丝。
(18)“我们大扫除,椅子都要翻上来……我看到木头缝里有头发……”孩子讲得既兴奋又急促,“一定是xx以前夹到的,你说是不是?”
(19)“你……要留下来做纪念吗?”爸爸问。
(20)孩子忽然安静下来,然后用力地、不断地摇着头,但爸爸看到他的眼睛慢慢冒出不知忍了多久的眼泪。他用力地抱着爸爸的腰,把脸贴在爸爸的胸口上,忘情地号啕大哭起来,而手指依然紧捏着那几条正映着夕阳的余光在微风里轻轻飘动的发丝。(节选自《这些人,那些事》)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列的仿写。
思念是男孩讲起女孩的琐事时,发亮的眼睛;思念是男孩知道女孩移民加拿大时,翻阅画册的双手;思念是                                        
请你从文中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我选【  】
赏析:                                                                                
读完文章,相信这些人或那些事一定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的柔软。请你结合文中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谈谈你的理解与感悟。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维条形码
①条形码有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之分。一维条形码就是今天人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普通条形码,它的信息仅靠黑白条纹的宽窄来表达,在平面上以单一方向分布排列。一维条形码虽然只能编码几十个字符、数字,还脱离不了对数据库的依赖,但它的使用已经极大地提高了电脑采集数据和处理信息的速度,促进了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眼下,这种条形码几乎覆盖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商品和流动物件。二维条形码是在一维条形码不能满足大容量信息存储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至今不过20年历史。与一维条形码的区别是,它的信息以点的方式在x轴和y轴方向上同时分布。它除了可以存储字符、数字以外,还可以存储图形、声音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存储数据量很大。同时,它还具有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用便携式识读设备直接读取内容而无须领结数据库、信息一旦存入其中就无法更改、能对污染的信息进行修复还原等特点。
②二维条形码从“质”上提高了条形码的应用水平,从“量”上拓宽了条形码的应用领域。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身份证、护照和机动车驾驶证等重要证件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个人照片、声音、指纹、虹膜、基因状况等综合信息,假冒分子就很难得逞。二维条形码除了能“慧眼识人”以外,还能准确“认物”。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在药物、高档家用电器等物品上后,因为二维条形码可以存储产地、生产厂家、品牌、质量指标、生产批号、安全性能等综合信息,伪劣产品就休想蒙混过关。在不与网络相连时,便携式识读设备读取的内容上传到有关数据库,以便“跟踪”某一物件流向。比如,有关机构可采用二维条形码为树木、邮件、汽车、军需物资、货运物品等制作“身份证”,使人们对它们的变化和流通情况了如指掌。此外,二维条形码还可应用在对管理程度要求较高的银行、工商、税务和海关等系统。
③目前,二维条形码的应用远没有一维条形码普及。原因之一是由于现有的各种二维条形码制在信息密度、编码语言、外形比例、识读成本等方面还存在技术缺陷,原因之二是世界上仅有极少数几个科技发达国家才拥有二维条形码的底层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④中国是汉语的最大使用国,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十分需要创建一种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国际流通的二维条形码码制。最近,上海龙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龙贝二维条形码”,具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很安全的加密功能,很灵活的外形比例、多向编码——译码功能和很强的抗畸变功能,能适用许多种类的识读器,可使用多达32种语言系统。“龙贝二维条形码”是我国拥有完全的底层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编码——解码和识别系统。
⑤“龙贝二维条形编码”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比如,从2003年8月1日起,全国127个机场统一使用了印有6平方厘米面积的“龙贝二维条形编码”的机动车驾驶证。将该驾驶证插入小巧轻便的识读器后,显示屏上就会立即显示出中英文两种文字表示的详尽个人基本信息和一张16384像素的个人彩色照片。而美国目前最先进的二维条形码证件“肯塔基州汽车驾驶证”上的二维条形码,面积为18.2平方厘米,其中存储的信息,除了简要的个人英文资料外,仅有一张2250像素的黑白照片。
我国自主开发的“龙贝二维条形编码”具有哪些特点?
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什么?
文章第②段运用了“慧眼识人”、“认物”、“跟踪”、“身份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阅读说明文《身在“辐”中要知“辐”》,回答后面问题。
身在“辐”中要知“辐”
①手机有辐射、电脑有辐射、微波炉有辐射、太阳光也有辐射……现代人早已身在“辐”中。可是,我身边很多人对于“辐射”两字,可以说是谈虎色变。如果是这样,那说明你身在“辐”中不知“辐”,因为辐射远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②辐射是科学上常用的一个名词,指的是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发射能量的过程,也称为“放射”。科学告诉你,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接近-273.15℃)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就是辐射。
③依据能量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大小,可以笼统地把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④所谓“电离”,一般而言,是指电子被高能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正电。拥有足够高能量的辐射可以把原子电离,人们因而称之为“电离辐射”。比如,让人谈虎色变的核辐射就是一种高强度的电离辐射。
⑤非电离辐射,是指含有的能量很低,不足以让原子电离,它是由电场和磁场交互作用产生的电磁波向外释放形成的,所以也被称为电磁辐射。例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微波都属于非电离辐射。在我们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就是太阳光和一般家用电器发出来的非电离辐射。
⑥虽然非电离辐射对细胞组织影响的研究时间并不长,但不管怎么说,它比电离辐射的伤害要小得多。当然,凡事无绝对,如果你天天24小时手机不离身,总是戴着耳机听音乐,那肯定或多或少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⑦由于电离辐射会破坏细胞组织,可以引发癌症,所以,一般人常说的辐射都是指电离辐射。
⑧非电离辐射看上去很麻烦,事实上我们一点也不用怕它。
⑨首先,家用电器的功率很小,相对的辐射“剂量”也很有限,一般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有人说,微波炉这个家伙的功率可不小啊,而且靠发射电磁波工作,难免会释放大量的微波辐射。但是,请放心,微波是无法穿透金属的,一般微波炉都是全金属外壳,所以,一个合格的微波炉是不可能让微波出来游逛的。
⑩其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类早就发明了很多防范辐射的方法。比如,给微波发生器加上金属罩;放射工作人员穿上专门的防护衣服;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深埋地下,并加上层层防爆防护罩……这些都是很有效的防护方式。
  ⑪再次,对于自然界中的辐射,如太阳光,因为人类从古到今一直面对它,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抵抗力和适应性,人体皮肤完全可以吸收小剂量的辐射,并把它转化成热量。当然,不要指望用这个取暖哦,它的热量太微不足道了。
⑫最后,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随着人类对辐射的认识逐渐增加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防辐射的办法越来越多。所以,辐射想干点坏事,还真不容易找到机会呢。
⑬辐射也并不是总干坏事的,它也能为人类造福。我们熟知的一些医疗手段,比如癌症放疗、核磁共振检查、X光检查、CT扫描,都是利用了辐射。
⑭如此看来,我们身在“辐”中要知“辐”,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利用辐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也就不会谈“辐”色变了。
------摘自《今日文摘》2014年第2期
请说说本文标题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说明,即

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讲究分寸。请说一说,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去掉,表达的效果有什么变化。
家用电器的功率很小,相对的辐射“剂量”也很有限,一般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
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一处实例说说其作用。
学以致用。请运用本文所学到的知识,告诫晚上休息时经常把手机放在枕头边上的爸爸,正确使用手机。

阅读散文《站成你身后擎天的树》,完成后面问题。
站成你身后擎天的树
①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省电视台做幕后的编辑,每日起早贪黑,但还是因为背负的压大过大而身心俱疲,并因此在回到家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许多次都在父亲的唠叨里发了脾气。
②父亲退休后,便无事可做,我不知道他是如何熬过一个人在家的寂寞时光的,亦不知每日做好了晚饭,却一直等到菜凉了也不见我回来的焦灼,他是怎样慢慢捱过的。常常,我晚上下班后回去,父亲正坐在沙发上,看重播的新闻。每每,我觉得厌烦,拿过遥控器,啪一下换了台。父亲即刻便急,说:让我再看一遍。我心里烦,嘴上也不客气:你给报纸当义务纠错员还没当够,又想跑到电视台去了啊,是不是纠出来让我们台长扣我钱,或者直接开除了,你才开心啊。父亲的脸色,明显得有些红,但却什么都没有说,而是小心翼翼地看看我疲倦的一张脸,说,小悦,吃过饭了没?我给你热热菜吧。我总是慵懒地丢给他一句:早就凑合过了,我要早点睡了。他看我转身进了卧室,总是“哎”一声,便在我砰的关门声里,噤了口。
③但他还是每日戴了老花镜,乐此不疲地盯着电视屏幕看我编辑的节目,即便是针尖大的失误,也要记下来,在吃饭的时候,絮絮叨叨地讲给我听。恰恰我在休息时间,不想听任何人提及工作的事,所以每每两个人都会不欢而散。
④工作半年后,台长将一个重要的宣传片交给我做。我知道这是台长考验我的机会,除了成功,我无路可走。从开始做节目的那天起,父亲几乎和我一样早出晚归,我一心扑在工作上,顾不得管他,他也神秘地不给我透露半点消息。直到几天后,他将一大摞厚厚的复印资料交到我的手中,我漫不经心地翻了翻,这才知道,他每天出去的原因,原是去省图书馆,帮我查与宣传片有关的资料,可惜他的思想老了,跟不上现在夸张的宣传形式,收集来的材料,老套又过时,于我,不过是一堆无用的废纸。
⑤那堆被我扔到书桌上,便再也没有动过的材料,似乎并没有打击到他,他依然忙碌,每日吃完早饭,便像往常一样,定时地坐到沙发上,看我们台的节目,甚至连广告,也看得津津有味。我以为他视线转移,不再给我添麻烦,便将他忘在脑后,继续没日没夜地忙碌。
⑥几天后,电话接线员将一份热心观众意见汇总交给我,忙里偷闲扫了一眼,竟发现有个署名为老观众的人,对还没有放映只是打出预告来的宣传片,给予了一通热情洋溢的赞赏和鼓励,说,相信有这么努力的编辑,肯定能给观众带来不一般的节目;之后又给出十几条建议,说,仅供我参考。我笑,问接线员,这人是谁?接线员摇头,说:他只说是你的忠实粉丝。
⑦我很快将这个粉丝忘记,直到片子播完的那天,这个粉丝再一次打电话来,给出一大通热情洋溢的称赞,而且之后又有六七个人,纷纷打电话来发表意见,直喋喋不休地夸到连台长都“惊动”了,凑过去听观众的意见。
⑧尽管心里蜜一样甜,想着半个月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但还是有些纳闷,为何无缘无故地,我这名不见经传的小编辑,就多出这么些粉丝来,还因为我的名字,美其名曰:悦(月)饼。而且,这些“月饼”,全是赋闲在家无事可做的老人们。
⑨下班后路过小区的商店,看见电视里正重播我做的节目,店主是个几乎掉光了牙的老太太,边将一袋盐递给我,边笑眯眯道:现在小区里的老头老太太们,都是你的月饼呢。我不解,她便又笑道:你爸现在是你节目的义务宣传员,将我们这些赋闲在家的老头老太太们,全都号召起来,给你拉选票呢。我的脸,即刻红了,忙忙地说谢谢,麻烦你们大家了。老太太则拍拍我的肩膀,说,闺女,该谢的,应该是你爸,我们只是搭句话罢了,你爸却为此快跑断了腿呢,而且,听说晚上连觉都睡不好,生怕你一有差错,就被领导开除了……
⑩本以为,日日清闲在家的父亲,永远无法体会我奔走在城市的车水马龙里,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却不知,原来他一直站在我的身后,用老朽的枝干和稀疏的树叶,无声无息地,为我擎起头顶的那片晴空。
----选自《时代青年》2013年第10期
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以“站成你身后擎天的树”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但他还是每日戴了老花镜,乐此不疲地盯着电视屏幕看我编辑的节目,即便是针尖大的失误,也要记下来,在吃饭的时候,絮絮叨叨地讲给我听。
选文第②段说“他看我转身进了卧室,总是‘哎’一声,便在我砰的关门声里,噤了口。”父亲想说些什么呢?请把父亲想说却“噤了口”的话写出来。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根据文意和文题,把下半句补充完整,浓缩全文的内容和情感。
上半句:压力山大,女儿日夜忙碌漠视父亲奔走操劳情
下半句:

阅读《美国会把主粮转基因吗》,完成后面问题。
①对于转基因农作物,有一个著名的质问是“美国会把他们的主粮转基因吗?”所谓美国的主粮,是指小麦。的确,在目前,包括美国在内,世界各国都还没有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小麦。不过,这是因为他们“不对主粮进行转基因”吗?
②其实,在转基因技术开始应用于农产品的时候,转基因小麦的研发也就开始了。2002年,孟山都的抗草甘膦小麦MON71800在美国获得了食用许可。美国的小麦产量远远超过其起国内需求,大约有一半要出口,主要出口国是日本和欧盟。但是,日本和欧盟对于转基因小麦没有什么兴趣。对于美国的麦农来说,抗草甘膦固然可以降低劳动强度,但日本欧盟不进口的话,生产成本再低也没有什么价值。所以,美国麦农对这个MON71800很抗拒。孟山都觉得事不可为,在两年之后放弃了继续申请商业化种植许可。
③孟山都的这个品种在美国16个州100多个地方进行过大田试验,前后持续了十多年。在决定放弃之后, 他们回收了大部分种子,而其他的种子则就地销毁。但这个品种还是给他们带来到了麻烦。2013年4月,俄勒冈州的一块麦田用除草剂进行处理以清除所有植物。然而,有一些小麦竟然活了下来。负责人把活下来的植株拿到俄勒冈州立大学进行检测,发现其中含有抗草甘膦基因。这一污染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十多年前进行的MON71800大田试验。
④消息传出,世界哗然。虽然孟山都称所有的出口小麦中都没有检测到“污染”,而美国农业部也发布公告,说明即使MON7180出现在食品中也不带来健康隐患。但日本和韩国还是宣布停止进口,而欧盟等其他国家也表达了严重关切。
⑤到6月份,美国农业部发布调查报告,称这是个只涉及“单个农场”“单片麦田”的“单一孤立事件”。不过那些神秘的MON7180小麦从何而来,依然是个谜。之后,日本等国重启了进口,美国麦农没有遭受明显损失,孟山都也就逃过了一劫。
⑥MON7180是最接近商业化的转基因小麦。它的失败并非“不安全”或者“美国人不对主粮进行转基因”,而只是它带来的好处对消费者和农民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但转基因小麦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迄今,全世界进行过或者正在进行的转基因小麦大田试验有四百多项。美国自不必说,欧洲也有三十多项,而加拿大、阿根廷、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在进行。而粮食问题比较严峻的印度,也表现出了兴趣。
⑦这些正在进行研发的品种会对消费者和生产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比如抗真菌、抗旱、抗盐等,可以提高种植的适应性,相当于提高了产量;增加谷胶蛋白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可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性能;而提高植酸酶的含量,有利于小麦中的矿物质被人体吸收;提高赖氨酸的含量,则能改善小麦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使之更接近人体需求。这些产品如果成功,带来的好处更加突出,也就更容易被市场所接受。
⑧其中抗镰刀菌的品种可能最具有潜力。小麦等作物被虫咬之后,容易被镰刀菌感染。镰刀菌产生的毒素在食品加工中也难以被破坏,食用后会导致恶心、呕吐。有些毒素还具有潜在的致癌性,以及影响激素平衡。在目前,农业上对付它还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目前培育的“高抗性品种”、轮种耕作方式以及化学农药等等,有一些帮助但效果有限。转基因,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强力手段。
(作者:云无心,选自科学松鼠会网,有改动)
请用文中的话说明美国不把主粮转基因的原因。
从连贯性上看,去掉第③、④、⑤段,文章依然读得通,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三段呢?
文章最后两段所用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第三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两个词语是否矛盾,为什么?
崔永元(反转)与方舟子(挺转)的争论,让大众对转基因食品有了空前的关注。假如你也参与到这场争论当中,你站在哪一方?请从本文中为自己找一些论据。

阅读胡适《差不多先生传》,完成后面问题。
①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②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是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忆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③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④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⑤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⑥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⑦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到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两分钟。
⑧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⑨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⑩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⑾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全文写了差不多先生的五件事,请仿照下列格式概括其他三件。
颜色不分,,生死不管
请从第⑧段中找事实论据,证明差不多先生的确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考虑,请具体说说第③段的作用。
结合语境,体会第⑩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差不多先生是确有其人的吗?作者为什么要为他立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