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消费需求变化和资源流动规模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区域能源供应的平均运输距离会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区域能源供应的空间格局基本变化特征。下图为中国1980年和2006年矿物能源供应距离变化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能源供应距离的变化,反映我国
A.能源资源流动规模缩小 | B.国际原油进口规模扩大 |
C.国内能源自给水平提高 | D.石油已成为第一大能源 |
针对我国能源供应距离的变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
A.能源消费结构 | B.能源利用效率 | C.能源运输安全 | D.能源勘探强度 |
下图为某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甲处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 | B.变质作用 |
C.流水侵蚀 | D.地壳运动 |
图中乙处是
A.背斜山 | B.向斜山 |
C.背斜谷 | D.向斜谷 |
下图示意2010年中国、巴西、美国和俄罗斯四个国家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序号代表中国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俄罗斯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原始型 |
B.传统型 |
C.“高—低—高” |
D.“低—低—低” |
下图为某岛屿西北部乾隆年间汉族聚落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影响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 | B.地形 |
C.河流 | D.交通 |
图中山地河流上游最广泛的河流地貌是
A.冲积扇 |
B.峡谷 |
C.三角洲 |
D.冲积平原 |
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比较。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城市群 |
长三角城市群 |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
10 |
1.5 |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
8 |
20 |
城市化水平(%) |
68 |
90 |
GDP占全国比重(%) |
18 |
20 |
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比长三角城市群
A.城市人口多 | B.城市人口比重低 |
C.经济水平高 | D.所占区域面积小 |
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有
①人口密度小②城市等级体系完整③城市用地规模小④城市化水平高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过程①的主要作用是
A.削弱了太阳辐射 |
B.增强了地面辐射 |
C.降低了大气湿度 |
D.增多了大气成分 |
出现雾霾的夜晚,一般
A.①增强 | B.②减少 |
C.③减弱 | D.④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