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 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
B. | 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
C. | 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
D. | 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
古希腊智者学派什么理论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A.水是万物的本原 | B.感觉即知识 |
C.人是万物的尺度 | D.知识即美德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B.顾炎武《日知录》 |
C.李贽《焚书》 | D.王夫之《船山遗书》 |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西汉 | B.隋唐 | C.北宋 | D.南宋 |
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A.仁者爱人 | B.民贵君轻 |
C.天人感应 |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
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 | 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
C.重视民意 | 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