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A. 甲骨 B. 丝帛 C. 竹木简 D. 石碑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A.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B.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

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下图是近代一幅名为《望风而起》的漫画,它反映了

A.维新变法得到全国支持
B.武昌起义后各地积极响应
C.新文化运动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井冈山根据地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

几个年轻人被地方官员逮捕后,一名传教士向知府表示:这几个人都是我们教会里的朋友,请立刻把这几个人交我带去。知府明知这几个人是要捉拿的会党,又担心教士写信托公使到总理衙门理论,只好将人交给教士。上述故事发生在

A.明朝末年的杭州 B.清朝初年的北京
C.清朝末年的上海 D.民国初年的南京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