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 |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 B. |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 | 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 D. |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 )。
A.西方国家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
B.中国经济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
C.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逐渐分离 |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
19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
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
A.西方科技的传播 | B.重商思潮的影响 |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 D.改良思想的推动 |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
B.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
D.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首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
B.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
C.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 |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