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 | 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 B. | 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
| C. | 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 D. | 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
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
|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难以抵挡西方经济入侵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公开与外国侵略者勾结 | B.大量战争赔款使清政府财政困难 |
| C.低关税及外国工业品的优势 | D.中国人开始接受外国商品 |
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于
| 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
| C.经济全球化 | D.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 |
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的主要著作《国富论》成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圣经”。主要是因为该书
| A.要求政府开始干预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
| B.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
| C.要求政府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工业资本主义 |
| D.要求资产阶级在更加广泛的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 |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 B.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 C.工厂纪律严格 | D.贫富差距缩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