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 A. | 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 B. | 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
| C. | 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 D. | 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
1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共和革命作为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他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民国以来,教化衰息、纲纪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据此,康有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方案应该是
| A.恢复传统价值观 | B.引进西方价值观 | C.实行专制政体 | D.实行民主革命 |
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 A.遵义会议 | B.南昌起义 | C.秋收起义 | D.土地革命 |
阅读和分析《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相关图表
| 西北地区 工矿企业 |
工厂数量 |
企业资本 |
企业工人 |
|||
| 个数 |
占全国比例 |
万元 |
占全国比例 |
人数 |
占全国比例 |
|
| 1937年 |
19家 |
0.48﹪ |
305.2 |
0.82﹪ |
5787 |
1.26﹪ |
| 1942年 |
546家 |
20.56﹪ |
16931 |
8.8﹪ |
33074 |
13.7﹪ |
根据图表信息变化,以下分析不当的是:
A.此种现象的变化直接受到了抗战的影响
B.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失衡有了质的变化
C.抗战时期的西北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D. 西北工业亦为抗战提供了物质保障
李鸿章致郭嵩焘的信中写道:“曾竭晤恭邸,极陈铁路利益……渠谓两宫亦不能定此大计……官绅禁用洋人机器,终不得放手为之……文人学士动以崇尚异端、光怪陆离见责。”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现代化处于困境 | B.中国自强运动缺乏政治保障 |
| C.国家实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
下图是中国各历史时期天然植被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A.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
| B.安史之乱后东北和西南的开发加快 |
| C.天然植被被破坏使农耕区域不断扩大 |
| D.农耕文明从黄河流域逐渐扩展到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