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2年12月21日的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这是电影《2012》的台词,它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讲述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遭受掠夺性破坏,人类即将面临空前的自然灾害,最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B.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规律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新常态”是2014年非常重要的经济术语,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基于国情提出的发展新思路。这折射出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思维方法不同决定人们的认识不同
④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重视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有助于人们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促进他们在实践中不走弯路
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正确看待人生,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④寻觅社会的真谛,用先进理论直接推动社会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C.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根本分歧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②“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④“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