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表面特征非常接近地球,可能适合人类居住。2010年,我国志愿者王跃参与了在俄罗斯进行的“模拟登火星”实验活动。已知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自转周期也基本相同。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是g,若王跃在地面上能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是h,在忽略自转影响的条件下,下述分析正确的是
A.王跃在火星表面所受火星引力是他在地球表面所受地球引力的 倍 |
B.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 |
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 倍 |
D.王跃在火星上向上跳起的最大高度是![]() |
如图所示,有四块相同的坚固石块垒成弧形的石拱,其中第3、4块固定在地面上,每块石块的两个面间所夹的圆心角为37°.假定石块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则第1、2块石块间的作用力和第1、3块石块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之比为()
A.![]() |
B.![]() |
C.![]() |
D.![]() |
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个水滴自3.2m高处的屋檐落下,而且看到第五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那么这时第二滴水离地的高度是(g=10m/s2)()
| A.0.8 m | B.1.2 m | C.1.4 m | D.1.8 m |
如图,物体A和B的重力分别为11N和7N,不计弹簧秤、细线的重力和一切摩擦,则地面对 A物体的支持力和弹簧秤的读数为()
| A.4N,7N | B.5N,7N | C.0N,18N | D.4N,18N |
A、B两质点分别在各自的直线轨道上运动,图甲是质点A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乙是质点B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A在0~2s内的平均速度为零
B.质点B在0~2s内的平均速度为零
C.质点A在0~1s内的运动方向与在1~2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D.质点B在0~1s内的运动方向与在1~2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
| A.第1s内的位移是5m |
|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
| C.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
| D.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