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降落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上,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在月球成功实现探测器软着陆的国家。着陆前“嫦娥三号”曾在离月面100m处悬停避障,然后缓速下降,离月面4m时,7500N变推力发动机关机,“嫦娥三号”做自由落体运动降落在月球虹湾以东地区(19.51W,44.12N),已知月表重力加速度为地表重力加速度的六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9.8m/s2)
A.若悬停时“嫦娥三号”的总质量为![]() |
B.“嫦娥三号”落月点的北边十几米处有一个大撞击坑,假如悬停时“嫦娥三号”在撞击坑的正上方,为避障姿态控制发动机先向南喷气,后向北喷气再次悬停在落月点正上方 |
C.变推力发动机关机后,同样的着陆速度相当于从离地球表面![]() |
D.变推力发动机关机后,同样的着陆速度相当于从离地球表面![]() |
一个物体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5t-t2+2(x以m为单位,t以s为单位),关于此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2s初的速度比1s末速度小2m/s |
B.2s内的平均速度为4m/s |
C.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
D.第2s位移比第1s位移大2m |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的斜面与固定挡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此刻所受的外力个数有可能为 ( )
A.2个 | B.3个 |
C.4个 | D.5个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有加速度则必有速度 |
B.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路程 |
C.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定与加速度方向一致 |
D.加速度增大,速度变化量必增大 |
如图所示,ACB是一光滑的、足够长的、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形框架,其中CA、CB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P、Q两个轻质小环分别套在CA、CB上,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系在P、Q环上,另一端和一绳套系在一起,结点为O。将质量为m的钩码挂在绳套上,OP、OQ两根细绳拉直后的长度分别用L1、L2表示,若L1 : L2 =" 2" : 3,则两绳受到的拉力之比F1 : F2等于( )
A.2︰3B.1︰1
C.4︰9D.3︰2
如图所示,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倾角θ为37°(sin 37°=0.6,cos 37°=0.8),质量为1 kg的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下滑,斜面足够长,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该滑块所受摩擦力F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图中的(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g取10 m/s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