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生物细胞处于分裂过程中某时期染色体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有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
B.该生物精巢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4、8、16条可能性
C.若1号染色体上有基因R,则2号染色体的对应位点上必定是r
D.若1号和3号染色体上分别有基因A和B,则理论上该生物可能形成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种配子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 |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
下列对于男性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B.来自父母双方的数目是随机的 |
C.全部来自父方 |
D.全部来自母方 |
某动物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5个四分体,则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依次为()
A.5、10、5 | B.5、0、5 | C.10、20、20 | D.10、0、10 |
下图中的甲、乙、丙是来自某哺乳动物同一个体3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右图是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DNA的含量变化。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丙图中,DNA分子:染色体:染色单体=1:1:2 |
B.右图中的BC段可对应于丙,CD段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
C.甲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丙是初级精母细胞 |
D.丙图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乙图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
将雌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DNA用15N标记,然后转入不含15N的环境中培养,产生的卵细胞与一个不含15N的正常精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连续分裂两次,则产生的子细胞中含15N的有
A.1或2 | B.2或4个 | C.4个 | D.不能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