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物3-BrPA运输至细胞内需要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的协助。MCT1是 MCT1基因表达的产物。下图示 3-BrPA作用于癌细胞的机理,表格中数据是用相同剂量3-BrPA处理5种细胞所得的实验结果。据此可推断
| A.正常细胞和癌细胞4死亡率为0的原因是MCT1基因没有表达 |
| B.癌细胞3死亡率最高是因为只有它具有控制合成MCT1的基因 |
| C.MCT1可能是载体,3-BrPA主要作用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 |
| D.细胞中的MCT1含量越高,更有利于3-BrPA进入细胞 |
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的是
| A.②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 |
| B.抗原刺激T细胞是效应T细胞形成的唯一途径 |
| C.效应T细胞能裂解被抗原侵入的靶细胞 |
| D.抗原与特定的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 |
下表中研究内容与所采用的方法或使用试剂相符的是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小麦和玉米的维管束鞘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所含叶绿体的大小不同 |
| B.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能合成部分蛋白质可推知其中含有核糖体 |
| C.人体中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因而功能不同 |
| D.细菌细胞中含有发达的生物膜系统因而代谢旺盛 |
下图分别表示a、b两个物种随时间推移
的数量变化,甲、乙
、丙三图表示两者的关系依次是( )
|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
|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
|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
|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