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
|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
|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
|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某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
| 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
| B.研究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
| C.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
| D.研究特纳氏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
存在于盐湖和热泉中的两类细菌都具有的特征是()
| A.在极端环境下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 | B.对青霉素敏感 |
| C.在极端环境下都不进行分裂生殖 | D.都没有细胞壁 |
果蝇产生眼色素B和D的反应如下:
野生型果蝇(显性纯合子)有B和D这两种色素,眼为红褐色。缺色素B的果蝇为鲜红眼,缺色素D的果蝇为褐眼,缺B和D的果蝇为白眼。现将一白眼果蝇与一野生型果蝇交配,其子代果蝇体内有关酶存在的情况及性状表现分别是()
| A.只有一种酶X,褐眼 | B.只有一种酶Y,鲜红眼 |
| C.酶X和酶Y都没有,白眼 | D.酶X和酶Y均有,红褐眼 |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RnaseP酶,是由20%蛋白质和80%RNA组成,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高Mg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这种酶相同的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 B.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
| C.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
| D.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
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 A.50%和50% | B.50%和62.5% |
| C.62.5%和50% | D.50%和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