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8分)
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①东坡:苏轼在黄州城东门外垦辟了故营地数十亩,命名为东坡,耕其中。②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木兰花慢•春兴
[元]吴存
问东君识我,应怪我,鬓将华。甚破帽蹇驴,清明无酒,寒食无家。东风绿芜千里,怕登楼、归思渺天涯。烟外一双燕子,雨中半树梨花。
日长孤馆小窗纱。新火试团茶。想明月湾头、家家笋蕨,井井桑麻。年华不饶倦客,早青梅如豆柳藏鸦。欲逐梦魂归去,客窗一夜鸣蛙。
[注]蹇:跛,行动迟缓。这首词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试简要概括。
这首词的下阕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挽文山丞相
[元]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②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③。
不须更上新亭④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注] ①南冠:楚冠,喻囚犯。②鼎湖:传说黄帝铸鼎荆山下,鼎成,乘龙上天,后人以“鼎湖龙去”婉言皇帝之死。③鹤归迟: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鹤乃飞,徘徊空中。后用“鹤归迟”言其魂魄难归。④新亭:新亭:又名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周顗,晋元帝时尚书右仆射)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山河有异。’皆相视流泪。惟王丞相(王导,晋元帝时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这是为民族英雄文天祥写的挽诗,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英雄形象?请简要分析。
本诗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用典,请结合诗的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用了哪些典故和什么用意。
明朝文学家陶宗仪说:“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 请结合诗句简析本诗催人泪下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①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②,交加③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④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注:①瘗(yì),埋葬。②中酒,醉酒。③交加,形容杂乱。④双鸳,指女子的绣花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听风听雨过清明”一句在词中有何作用?
该词中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分析词中的虚写。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清平乐
元好问
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飞去飞来双语燕,消息知郎近远。
楼前小雨珊珊,海棠帘幕轻寒。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本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
试分析“飞去飞来双语燕,消息知郎近远”一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于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即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②急急符:紧急命令。也称“急急如律令。”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④于菟:楚人称老虎为于菟。见《左传》。诗歌前两联塑造了一位怎样的“部属”形象?这两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诗歌最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精神?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