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颈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的颔联与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共21 分,选择题每题2分)
(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老不复取:通“娶”,娶妻 | B.徒留无所施:徒然,白白的 |
C.留待作遗施:遗产 | D.昼夜勤作息:工作 |
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是()
A.汝岂得自由 | B.槌床便大怒 | C.哽咽不能语 | D.可怜体无比 |
下列加黑的“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及时相遣归 | B.会不相从许 |
C.嬉戏莫相忘 | D.仰头相向鸣 |
下列各句中与“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的“谢”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蔷薇花谢则归来 | B.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
C.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 超然台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苏轼时任山东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表现作者的什么感情和内心活动?
全词上下片是如何情景结合的?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①,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注】①落:院落、村落。请赏析“添”、“淡”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末尾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