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水中学九(1)班张海同学在网上查阅我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有关资料时,发现了这样一组数据,请你与他一起分析:
项 目 |
1978年 |
2013年 |
增长倍数 |
国民生产总值 |
3645亿元 |
52万亿元 |
142倍 |
进出口总额 |
206亿美元 |
38668亿美元 |
87倍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
343元 |
24565元 |
71倍 |
农民纯收入 |
134元 |
7919元 |
59倍 |
(1)张海同学对第2项的增长倍数有疑问,请你帮他验算结果应是 倍,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 。
(2)张海同学对第3项和第4项这些数据对比观察了许久,感想颇多。你觉得他会想到哪些?
追梦之旅
饱受磨难的中华民族,一直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逐,几代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接力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请你列举两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2)请你写出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就业难""腐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表明,中国梦的航船越是接近梦想的彼岸,越有可能遭遇不可预知的风浪。
(3)"风浪"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改革开放要永无止境?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一个国家的富强梦想,是建立在普通民众人生奋斗的基础上的。小华一家人在参加宜昌某社区组织的"中国梦·我的梦"主题宣传活动时,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梦想:
开出租车的爸爸:交通更畅通一点,乘客更尊重一点,收入多增长一点。
当售货员的妈妈:生意更火一点,房子更宽一点,孩子成绩更好一点。
退休在家的爷爷:儿女多陪伴一点,身体更健康一点,医疗更有保障一点。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正确看待"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关系。
(2)简要说明"梦想"在我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作用
(3)假如你是即将初中毕业的小华,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最近,黄石市政府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作出"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的战略决策,标志着黄石城市格局开始第三次跨越。新区建设将加大环大冶湖地区招商引资和开发力度,加快大冶、阳新等地的城市化同城化进程,为阳新跨入全省县域经济20强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促进大冶"得百强 再进位"。
(1)制定和实施"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的战略决策,表明黄石市政府坚持什么样的基本国策?有关方面应如何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2)"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的战略决策是改革创新的产物,这体现了什么精神?为什么要发扬这种精神?
(3)黄石市政府作出"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的战略决策有什么重要意义?
某班进行"建设生态文明"专题复习,老师指导同学们根据主题词"收集和筛选时政材料、梳理和整合考点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请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
(1)理解以下主题词与时政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将代表主题词的序号填写在下列表格中最适合的位置上,每个序号只填一次。
①再生利用,循环发展②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③节能减排,低碳发展④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序号 |
时政材料 |
主题词 |
|
1 |
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到2015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比2010年下降16%,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要比2010年各减少10%。 |
||
2 |
广东省要求,企业应当依法建立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管理制度,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从生产源头上减少能源资源消耗量,实现减量化。 |
||
3 |
实施"光盘行动"以来,仅南京的30所中小学,一个月就减少剩饭9万斤;有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相关行动,倡导进饭堂请光盘、离课室请关灯、洗手后请关水龙头等。 |
(2)请分别分析上述时政材料中各举措的现实意义。
人口流动是经济社会发发展中的必然现象。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0-2010年我国的人口流动情况
注:所谓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乡镇街道半年以上人口。
材料二:从户籍上看,农村户籍的流动人口占了流动人口总数量的80%。从区域上看,集中流向东部的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和福建等六省市的流动人口占了流动人口总数量的80%。
材料三:据国务院有关部委调查,人口流动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一方面,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当地,35%的流动人口从未参加现居住地举办的任何活动。另一方面,一些夫妻同时外出务工,把孩子留在家乡,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
(1)综合材料一、二,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2)上述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政府可以解决材料三中所反映的问题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