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15时吉林吉图珲铁路隧道发生塌方事故被困的12人成功获救,被困者张德付告诉记者,在被困的87小时里他们的求生历程:4月2日0时40分许,张德付等人正在干活,隧道突然塌方。每天在这里干活,他知道断面内侧到掌子面还有约30米×10米的空间,足够他们12人活动,而且隧道里有水,足够支持一段时间,他们还可以用头盔接渗入隧道的水喝。为了应对饥饿感,张德付曾吃过皮腰带。每次咬一点,慢慢嚼碎下咽。大约是“第二天晚上”开始,大家开始相互打气:“不要着急,肯定能出去”、“一定能出去的”……大家聚在一起,距离不太远,互相鼓舞着,彼此给对方希望。他们虽然自己并不确定,却尽量给别人信心。时间一点一滴过去了。他们不时用力按留在隧道的汽车喇叭,希望有人能听到,有人大声喊叫,张德付没有用力呼救,因为他知道,喊叫肯定是没有效果的,要保存体力。
(1)材料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
(2)结合材料谈谈遭遇险情我们应该怎样求生。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分析中国这十年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请你从责任的角度评析下面漫画中该中学生的行为。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201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发表,“说明中”列举了中国存在的“问题”。
(1)结合社会现状,谈谈中国还存在哪些问题。
(2)为什么说经济体制改革具有牵引作用。
(3)坚持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就要……?
2013任何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高擎着一面大旗,引领中华民族的航船驶向新的彼岸。结合材料图片及课本观点,回答以下问题中:
(1)材料中的“灯塔”反映了课本中什么观点?
(2)材料中的“旗帜”指的是什么旗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
(3)结合漫画材料谈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引领中华民族的航船驶向新的彼岸”?
为了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搜集整理了以下卡片,一起探究了以下问题:
卡片一:中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 |
卡片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1)【知识探究】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活动引领】你所在的学校采取了哪些节能减排的举措?采取这些举措有什么重要意义?
(3)【出谋划策】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多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