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1:我国基尼系数2008年为0.491,2009年为0.490,2010年为0.481,2011年为0.477,2012年为0.474,2013年为0.473。
注2:我国GDP增速2008年为9. 6 % ,2009年为9. 2 %,2010年为10.4%,2011年为9. 3 %,2012年为7.7%,2013年为7.7%。
材料二2014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国民经济总体依然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1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确实比较复杂严峻,发达经济体企稳回升的步履蹒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多种矛盾交织。面对这种复杂严峻的形势,中央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改革开放,调整产业结构,国民经济才呈现出稳、进、好的态势。全年万元GDP能耗比上一年下降3. 7%。政府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超发货币,不增加赤字,防止了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
(l)描述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解决我国基尼系数过高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3)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
联想兼并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跨国并购的风险问题。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必经之路,但这注定也是一条艰险之路,因为在企业内部整合过程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即使是同一国家的企业之间互相并购,都有因为企业文化差异无法融合而失败的案例。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来执行,而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许多专家指出,跨国并购一定要考虑文化的差异和文化的整合,否则,代价极大。之所以要重视文化整合,是因为()
A.企业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 |
B.东西方企业的经营理念可以互补 |
C.文化经营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 |
D.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会深刻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
2010年9月1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5周年的日子。西藏自治区45年来,政府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尊重藏民族的历史创造活动,出台了不少法规和规定,对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大力保护,使其重放光彩。今天,藏族文化的发展打破了封闭、停滞状态,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开放发展的态势,同时西藏文化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与封建农奴制相伴随的腐朽、落后的东西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逐步被抛弃,藏族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藏族传统优秀文化得到妥善保护和继承,并被赋予反映人民群众新生活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时代内容,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弘扬和发展。这一切有力地推动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进步。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材料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两个过程。因此,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1)请问:在文化创新中如何做到“洋为中用”?
材料二: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市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
年份 |
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
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
农村居民实际增长率(%) |
2007 |
12.4 |
9.6 |
15.8 |
5.8 |
2008 |
8.6 |
8.2 |
13.2 |
5.2 |
2009 |
10.1 |
8.7 |
13.7 |
5.4 |
注:2009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65元。
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今年,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成为图书市场的畅销书。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受到热捧,票房冲破亿元大关。同名电视剧也即将开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述小说主人公先后在中、美、欧等多个不同企业文化的公司工作,中资企业重人情,西方企业重制度。日久天长,原来性格相似的朋友由于在不同企业中工作,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竟有了天壤之别。由于频繁的业务往来,中西方企业相互借签,产生了“中西合璧”新的企业文化。
材料二:《杜拉拉升职记》在谈判到工作目标设定时用了SMART原则来概括:部门的目标要和相关部门的目标相配合;在设置目标时要根据本部门的实力、工作性质设置适当的难度;量化达成目标所需的每个步骤。
(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材料二中的“原则”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