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崛起大国必然挑战现有大国,现有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战争不可避免,这被称为“修昔底德陷阱”。在全球化背景下处理大国关系的实践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上述观点。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正确的认识往往因人而异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事物发展的规律不断变化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21年苏联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战时行为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留下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以下有关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促进了当时苏联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国民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培养了大批专家 
③政治上高度集权,缺乏民主,个人独断专行 
④经济上管得过死,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留下了许多经验和教训。“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
B.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高涨
C.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差距
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不成熟

十月革命后,苏俄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对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A.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
B.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
C.加强了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