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农作物秸秆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多种用途。在特定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的催化下,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分解为葡萄糖,经发酵后形成乙醇,再加工即可制成燃料乙醇,减少了人类生活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请分析回答:
(1)欲从土壤中分离获取上述特定微生物,可采用稀释涂布法或 法进行接种。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 染料,若观察到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即可初步筛选到目的菌。
(2)利用 试剂检测产物中的葡萄糖。
Ⅱ.控制哺乳动物的性别对于畜牧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分离精子技术是有效的性别控制方法。例如:牛的X精子的DNA含量比Y精子的高出4%左右,利用这一差异人们借助特殊仪器将它们分离开来,再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就可培育出所需性别的试管牛(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过程①是通常采用的 技术。为获得更多的卵细胞需要给良种母牛注射适宜剂量的 。
(2)过程②中受精卵培养发育至 时期,再经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牛,从而获得后代。若希望同时获得多个性状相同的个体,可以使用 技术。
(3)牛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部分,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验证其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在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锥形瓶中加等量的水(1、2号加清水,3、4号加少许河泥)、同样的金鱼、等量的金鱼藻(2~4号),用橡胶塞塞紧。1~3号放在阳光下,4号放入黑暗的纸箱中。(均放于室温20 ℃条件下)
(1)1号瓶中的金鱼与4号瓶中的金鱼相比生活时间长。因为。
(2)上述1~4号瓶中瓶中金鱼生存时间最长。因为
。
(3)1、2、3号锥形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3、4号锥形瓶相比较,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不同的是。
(4)4号锥形瓶中的鱼存活时间最短,说明是生态系统根本的能量来源;3号锥形瓶的鱼最后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5)2号与3号对照,能否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若不能,如何设置实验才能证明?。
(6)本实验所得结论是。
下面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通过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
(2)图1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kJ。
(3)过程④表示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
(4)由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
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优势主要是
。
(2)秸秆利用后产生的废渣可以还田,其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产生的水、二氧化碳、无机盐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若蛇的食物有1/5来自蛙,4/5来自鼠,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耗植物kg;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4)若要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利用的方法应是,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或K/2)值。
研究者对某水域浮游生物群落进行调查,绘制出如下能量金字塔,据图回答:
(1)该群落共有个营养级。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分别是:。
(2)该群落中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远低于10%,原因是。
(3)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该群落必须,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4)调查该群落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一般用(抽样统计方法),调查发现受到生活废水的轻微污染后,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说明。
由于人类的活动,云南滇池多次在夏季出现由蓝藻爆发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滇池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来判断。如果比较滇池水体的pH,则早上比傍晚要。
(2)夏季气温偏高是滇池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从本质上看这是人为污染超过了滇池生态系统的,而温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内来影响蓝藻的生长的。
(3)环保部门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验员沿河顺流每隔100 m取水样一次,依次编号为①~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对各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然后,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再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最后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
水样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⑨ |
A组(原 始水样) |
0.2 |
0.3 |
0.3 |
1 |
10 |
10 |
7 |
7 |
6.5 |
B组(添 加N) |
1 |
1.5 |
2 |
2.5 |
20 |
19 |
18 |
17 |
18 |
C组(添 加P) |
8 |
9 |
9.5 |
10 |
11 |
9.5 |
7.5 |
7.5 |
7 |
D组(无 添加) |
0.2 |
0.2 |
0.3 |
1 |
10 |
9 |
7 |
7 |
6.5 |
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通过A组数据可以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
②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
起作用,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