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的甲、乙、丙是自某哺乳动物同一个体3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图1是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DNA的含量变化。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丙图中,DNA分子︰染色体︰染色单体=1︰1︰2 |
B.甲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丙是初级精母细胞 |
C.图1中的BC段可对应于丙,CD段发生着丝点分裂 |
D.丙图的细胞中没有同染色体,乙图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染色体 |
下列简图依次表示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为(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食物,箭头代表营养流动方向)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③①②④ | D.①④②③ |
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A.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增多 |
B.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差 |
C.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增加 |
D.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 |
下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
草履虫是原生动物的典型代表,当其培养密度大约在≥3000个/mL时,显微镜下观察效果较好。下面为不同培养温度和时间对草履虫密度的影响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前3天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呈"J"型增长 |
B.当培养时间相同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草履虫密度差异显著 |
C.若想较长时间保留较好的观察效果,可以将其培养在20℃或25℃条件下 |
D.若想快速获得高密度,应该将其放在25℃条件下培养 |
下列各图中最能准确表示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丰富度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