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段。
慈悲的力量
车耳
⑴ 慈悲这个词应该出自宗教语言,慈指的是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悲指的是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所谓“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进一步讲,慈悲心是形容人心肠善良态度慈和之意,俗话讲就是心肠好。慈悲的近义词有和善、慈爱、体恤和宽容,它的反义词则是冷酷和残忍。
⑵ 慈悲不完全和同情划等号,慈悲与同情最大的区别可能是:因为恐惧而怜悯是同情,因为爱而怜悯是慈悲。
⑶ 古今中外,无论是谦谦君子还是江湖义气,无论是绅士风度还是骑士精神都是讲慈悲的。
⑷ 《三国演义》中,关羽率领精兵在狭窄的华容道截住了溃败的曹操,看到对手狼狈的样子,他想起自己落魄时被曹操收留在大营、奉为上宾以礼相待的往事,慈悲之心战胜了责任感,念旧的他就让出通道放走了曹操。事后,他敢作敢当回营负荆请罪。结果,宽厚的诸葛亮也以仁慈之心原谅他的过错。
⑸ 《九三年》中,雨果笔下那个百战百胜、身为富有领主的后代拥有爵位却效力于巴黎公社的革命者郭文,率兵前往西部省份旺岱向旧势力、自己的亲叔爷宣战。大获全胜的郭文在捕获叔爷后又将其放走了,自己为此上了断头台,以生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法国式“捉放曹”的原因是这位曾经残忍的叔爷甘愿冒着被俘的风险在熊熊大火中舍命救出了几个幼童。
⑹ 用雨果的话说就是:“在一个绝对正义的革命主义之上,有一个绝对正义的人道主义。”或许受到雨果大力渲染的人道主义精神所感染,几十年后在日内瓦,人类第一次以国际公约形式规定了交战双方不杀降,不虐俘,于是人类的慈悲和怜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相互敌对国家的集体首肯。
⑺ 所以,慈悲是最重要的绅士风度,慈悲是最重要的骑士精神。
⑻ 如果人人都讲慈悲,都有怜悯之心,社会就会安定,维稳就无需多少公共开支。如果人人不讲慈悲,社会就不能安定,无论花费多少公共开支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⑼ 在厦门快速公交车上发生了一起自杀式纵火案,导致40多人丧生,加上伤者超过80多人,年近花甲的犯罪嫌疑人陈某也被当场烧死。在事后查获的遗书中,证实陈某因自感生活不如意,几十次向地方政府部门交涉社保问题无果,悲观厌世,进而泄愤纵火。
⑽ 事件发生两天后,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从某种意义上说,那辆被炸毁的公交车,很像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大家都在同一辆车里,如果一个人绝望,那么所有的人都不安全。为此,永远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不是你我。”
⑾ 在这个吸引人的评论之后,网上没有太多对犯罪者的谩骂和教条式的说教,理性看待这个问题的评论占据了更多的版面,毕竟肇事者自己以生命相抵。我感受到了国人对这件事的思考。那就是不要漠视周围人的苦难,因为这是个在既无恐怖主义背景、生活环境又无恐怖主义的土壤下,一个失去希望的小人物绝命抗争的极端行为。我们如果将这个强大而繁荣世界的一部分、那怕仅仅是一点点分给他,也就不会将其逼到绝路。
⑿ 在“9·11”恐怖袭击那天,我在几百米外看着世贸大厦这座象征强大美国的大楼在滚滚浓烟中像积木般轰然倒地,深深感到意志坚定的绝望者能造成多大的破坏。之后,我多次来回进出这个国家,又亲身经历过美国国土安全部以反恐名义对边境检查的严格程度,但是其境内的恐怖袭击仍然频频发生。
⒀ 一个慈悲的社会能让任何一个阶层的人都有鞋穿,这样一来就没有光脚的,没有一无所有的人。按现在的语言说就是使改革开放的成果让社会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按照木桶原理来看,现在中国社会最大的短板就是贫富不均,我们一次分配造成的贫富差距,不能在二次分配时再扩大,只能将其缩小。共同富裕也是这个意思。
⒁ 公平和正义的缺失是这个社会最重要的短板。要让这块短板加长,领导人要亲力亲为,行政机构要秉公执法、不能不作为,财富要向农村和弱势群体倾斜,整个社会都要学会变得慈悲,变得怜悯,变得有助人为乐的意愿。
⒂ 别让短板葬送我们自己,别让短板葬送这个原本美好的社会。(摘自《学习时报》2013年11月18日)
下列的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绅士风度和骑士精神都是慈悲最重要的表现。
B.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折射出美国社会缺乏足够的慈悲。
C.几十年后在日内瓦,人类多次以国际公约形式规定了交战双方不杀降,不虐俘。
D.“慈悲的力量”的含义是:只要人人都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由此就会产生正能量,社会就会安定、和谐。

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一个社会,只要花费巨大的公共开支,社会就能够维持稳定。
B.作者支持厦门的陈某在失去希望的情况下采取绝命抗争的极端行为。
C.慈悲与同情最大的区别可能是:因为恐惧而怜悯是慈悲,因为爱而怜悯是同情。
D.作者列举雨果作品《九三年》中的法国式“捉放曹”事件,目的在于阐述“绝对正义的人道主义在绝对正义的革命主义之上”的观点。

请解释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一个慈悲的社会能让任何一个阶层的人都有鞋穿,这样一来就没有光脚的,没有一无所有的人。
②别让短板葬送我们自己,别让短板葬送这个原本美好的社会。
选文第⑷⑸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外阅读《绝版的周庄》
(1)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倒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
(2)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以致使你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我真想揽你入怀。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静与孤寂被打破了。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周庄,我来晚了。
(3)有人说,周庄以苏州的毁灭为代价的,眼前即刻闪现出古苏州的模样。是的,苏州脱掉了罗衫长褂,苏州现代得多了。尽管手里还拿着丝绸的团扇,已远不是躲在深闺的旧模样。这样,周庄这位江南的古典秀女便名播四海了。然而,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正在周庄四处崛起,周庄的操守能持久吗?
(4)参加“富贵茶庄”奠基仪式。颇负盛名的宝贵企业和颇负盛名的周庄联姻。而周庄的代表人物沈万三也名富,真是巧合。代表宝贵茶庄讲话的,是一位长发飘逸的女郎,周庄的首席则是位短发女子,又是巧合。富贵、茶、周庄、女子,几个字词在春雨中格外亮丽。回头望去,白蚬湖正闪着粼粼波光。
(5)想起了台湾的作家三毛,三毛爱浪游,三毛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三毛的长发沾的什么风都有。三毛一来到周庄就哭了,三毛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祖母。三毛心里其实很孤独。三毛没日没夜地跟周庄唠叨,吃着周庄做的小吃。三毛说,我还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是亲了亲黄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周庄的遗憾在于没让三毛久久留下,三毛一离开周庄便陷入了更深的孤独,终于把自己交给了一双袜子。三毛临死时还念叨了一声周庄,周庄知道,周庄总这么说。
(6)入夜,乘一只小船,让桨轻轻划拨。时间刚过九点,周庄就早早睡了,是从没有电的明清时代养成的习惯?没有喧闹的声音没有电视的声音没有狗吠的声音。
(7)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床很柔软,有时轻微地晃荡两下,那是周庄变换了一下姿势。周庄睡得很沉实。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鞋子多半旧了,沾满了岁月的征尘。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灿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我。我知道,打着鼾息的周庄,民族味儿很浓。
(8)忽就闻到了一股沁心润肺的芳香,幽幽长长地经过斜风细雨的过滤,纯净而湿润这是油菜花。早上来时,一片一片的黄花浓浓地包裹了古老的周庄。远远望去色彩反差那般强烈。现在这种香气正氤氲着周庄的梦境,那梦必也是有颜色的。
(9)坐在桥上,我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感到水巷深处,哪家屋门开启,走出一位苍髯老者或纤秀女子,那是沈万三还是迷楼的阿金姑娘?周庄的夜,太容易让人生出幻觉。
请用文中词语概括周庄的形象特点.

见到周庄,作者连叹“我来晚了”。你认为第(2)段这两句话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赵丽宏把周庄的小河比喻成“光带”“彩带”;本文第(7)段却说周庄“睡”在水上,水是周庄的“床”,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两位作家的描写为什么大不一样?
文章以“绝版的周庄”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仍是明代的晨阳吧”,“仍是”指周庄仍保留了古建筑群的原貌,“明代的晨阳”暗示周庄主要是明清建筑风格。
B.文章一、二两个自然段直接以“你”代替周庄,将之当做作者的梦中情人直接抒发对周庄强烈爱恋之情。
C.“周庄睡在水上”一是点明时间是夜晚,为下文守夜、梦境作铺垫,二是暗指周庄是水乡,又与文章第四段中“白蚬湖正闪着粼粼波光”相照应。
D.“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灿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是说明周庄连一株移植的花都很刺目,何况“霓虹闪烁的舞厅和酒楼”!这样写表现出作者对周庄“操守能持久吗”的疑虑。

E、“慢慢地沉入进去”是说在安静的夜晚,面对周庄的自然、人文景观,使“我”想到周庄的人文历史、超越时间的阻隔,融入到历史的氛围。
F、文章对周庄没有实景描绘,然而它浓郁气氛的营造,极具韵味的渲染,让人更从心灵深处体味到周庄的自然、人文景观之美。

阅读下面A、B两段,回答问题
(A)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B)其实青海湖湖水所以如此湛蓝,因为湖面高出海面三千一百九十七米,比两个泰山还高,湖水中含氧量较低,浮游生物稀少,含盐量在百分之零点六左右,透明度达到八九米以上,因而,湖水就显得更晶莹明澈,难怪青海湖水蓝得那么美,那么醉人!
补出A段的横线上的内容。
A段是按顺序来描绘周庄的,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两次游周庄的印象:
第一次:_________ ____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两段文字都写水,从表达方式上看,A段以为主,综合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周庄之水声 的特点,令人神往;B段以_为主,运用了
说明方法,的原因。
从语言运用上来看,A段讲究生动形象,B段讲究科学准确,你能从两段文字中各找到典型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吗?
A段:
B 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北方的雪
高源
①下雪了。
②这是北方的雪,下得很大,寿命很长,长得像长白山的梦,长得让兴安岭的大
森林开几个月的梨花。
③铺天盖地的大雪,瞬间便染白了北方的一切,给南方人的口头文学丰富了许多
传说,许多神话,北方成了寒冷和洁白的代名词。
④雪无声无息地飘落着……给小河捎来一面光滑透亮的镜子,给橡树林围起了一
条温暖似棉花似羊毛织成的大头巾。森林里的音乐家远走高飞了;几个猎人从雪
地上走过,悄手悄脚,只留下两行沉默的脚印。
⑤雪是天公送给北方冬季不可或缺的礼物。雪本来并不是来粉饰这世界这生活的,
可雪毕竟掩藏了许多陷阱许多沟壑许多垃圾,好似这世界永不存在任何暗算、任何
污浊、任何朽败。
⑥雪的出身洁白无瑕,白得耀眼,洁得令人陶醉。生活的辩证法既是相辅相成,又
是相反相成,越是洁白的东西越容易显现出被沾染的黑污,越是容易被黑污沾染。
⑦雪是诚实的,却也充满着欺骗,或许是由于人们受现象蒙蔽而自欺欺人。你看雪
多像鹅毛多像棉絮,给人们目光的感觉是无比温暖的。可是你不能去触摸,它欺骗不
了手感,雪给手指的信号是寒冷是冰冻是战栗。
⑧雪的形象和生命往往存在于瞬间,当三月的阳光投射到北方的大地,雪渐渐地化
为一池一池的春水。可是雪对自己的死亡一点也不遗憾,它用灵魂和另一种生命去灌
溉土地,去滋润五谷,去换取丰收。所以,雪也是无私的,雪是奉献者。
第②节作者写北方的雪下得大而且时间长,用了一个新奇的比喻:_________
以“_____”作比,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长得让兴安岭的大森林开几个月的梨花。”,唐代诗人______以“梨花”代雪,在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出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文章第⑤至⑦节从三个方面评价雪的是非功过,请分别加以概括。
(1)第⑤节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评论雪的错误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节从矛盾转化规律的角度,评论雪的缺点在于_______________
(3)第⑦节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说明雪的品行缺陷就在于___________
鲁迅《雪》一文的结尾这样写道:“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
是雨的精魂。”请你结合本文的结尾一段,说说两位作者仅仅是为了写雪吗?文
章中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最欣赏本文中的那些语句,说说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母亲的来信
(苏)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
----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 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
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尽写些鸡毛蒜皮,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
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 跟谁有约会等等。
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喧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馀——10卢布。
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 工资再寄吧。”
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文章开头“母亲来信了”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母亲的每一封来信都表达了什么感情?信的开头、结尾和中间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态度经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文中写道文卡计划工资花费时引入他路遇家乡熟人的内容,从记叙的顺序上看,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这一安排具有怎样的作用?
从文章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母亲?
文章的结尾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请你想象一下文卡看到这张三卢布的纸币时的反应,并将你的想象情景描述出来。

阅读《林中小溪》节选,完成文后题目。
①太阳所反映的水上涟漪的影子,像轻烟似的总在树上和青草上晃动着。在小溪的淙淙声中,饱含树脂的幼芽在开放,水下的草长出水面,岸上青草越发繁茂。
②这儿是一个静静的旋涡,旋涡中心是一棵倒树,有几只亮闪闪的小甲虫在乎静的水面上打转,惹起了粼粼涟漪。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
③水惹动着新结的黄色花蕾,花蕾反又在水面漾起波纹。小溪的生活中,就这样一会儿泡沫频起,一会儿在花和晃动的影子间发出兴奋的招呼声。有一棵树早已横堵在小溪上,春天一到竟还长出了新绿,但是小溪在树下找到了出路,匆匆地奔流着,晃着颤动的水影,发出潺潺的声音。有些草早已从水下钻出来了,现在立在溪流中频频点头,算是既对影子的颤动又对小溪的奔流的回答。
④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生活和时间了……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
⑤一股股水流在两岸紧夹中奋力前进,彼此呼唤,说着“早晚”二字。这“早晚”之声整天整夜地响个不断,当最后一滴水还没有流完,当春天的小溪还没有干涸的时候,水总是不倦地反复说着:“我们早晚会流入大洋。”
⑥途中有一片宽阔的洼地。小溪毫不吝啬的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
⑦流净了冰的岸边,有一个圆形的水湾。一条在发大水时留下的小狗鱼,被困在这水湾的春水中。……有时一些强大的水流,或者有两股水的小溪,呈斜角形汇合起来,全力冲击着被百年云杉的许多粗壮树根所加固的陡岸。真惬意啊:我坐在树根上,一边休息,一边听陡岸下面强大的水流不急不忙地彼此呼唤,听它们满怀“早晚”必到大洋的信心互打招呼。
⑧流经小白杨树林时,溪水溶溶像一个湖,然后集中向一个角落,从一米高的悬崖上落下来,老远就可以听见哗哗声,那小湖却悄悄地泛着涟漪,密集的小白杨树被冲歪在水下,像一条条蛇似的一个劲儿想顺流而去,却又被自己的根拖住。
以上文字用溪水流淌的声音来表现它的流向和水情的变化,请你根据下面揭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
 ①从克制到兴奋:
 ②流淌过花和影子时:
 ③奔流过横堵的树木之下时:
作者在②③写到了哪些事物?有何用意?
体会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表达作用。
(1)小溪毫不吝啬的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
(2)一股股水流在两岸紧夹中奋力前进,彼此呼唤,说着“早晚”二字。
第④段话是作者的内心独白,文章在记叙中插入这段话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划线部分的句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