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⑴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桑怿)①又闻襄城②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馀。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③奏其事,授郏城尉……⑵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④,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⑤饲之⑥。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⑦,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选自欧阳修《桑怿传》,有删改)
【注释】①桑怿:人名。②襄城:地名。下文的汝旁县、郏城、雍丘均属地名。③京西转运使:官职名。下文的尉也是官职名。④廪:粮仓。⑤里人:同乡人。⑥饲:供养。⑦铁简:狭长的铁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任选4个作答)
⑴ 伛偻提携( ) ⑵ 杂然而前陈者( )⑶ 见民走避溺者( ) ⑷ 遂弃其粟( ) ⑸ 粟尽乃止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欧阳修说:“怿,可谓义勇之士。”请结合【乙】文内容作具体阐释。
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甲文以“乐”为核心,描绘了游宴之乐的美好场景,突出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
B.乙文中的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是“以舟载民”“汝旁县为之无盗”。 |
C.两文中“醒能述以文”“独提一剑以往”“将以舟载之”中的“以”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
D.甲乙两文“记”“传”一体,写景写人都充满激情,妙趣横生,又都渗透客观评价。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上使外将兵 |
B.身所奉饭者以十数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C.愿王勿遣愿终守之,弗敢易 |
D.故卒不加诛骑千余,卒数万人 |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B.东向而朝军吏足肤皲裂而不知 |
C.吏无敢仰视之者念无与为乐者 |
D.王以括母先言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奢为将时,常打胜仗,不顾家事,与将士们打成一片,深得将士喜爱。 |
B.赵奢之妻对丈夫和儿子都非常了解,因此在国王面前支持丈夫,反对儿子。可惜赵王没有听从她的意见。 |
C.赵王之所以任赵括为将,与他父亲是名将赵奢有一定关系。 |
D.赵奢父子对待将士不同,对待钱财不同。因为用心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
将文言文阅读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②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欧阳修《醉翁亭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释文中划线的字。
(1)有仙则名 名:
(2)斯是陋室 斯:
(3)惟吾德馨馨:
(4)何陋之有 何:
(5)谈笑有鸿儒 鸿: 儒:
(6)往来无白丁 白丁:
(7)可以调素琴 调:
(8)无案牍之劳形 劳: 形:释下列各句中的划线字。
(1)①无丝竹之乱耳 之:
②何陋之有 之:
③辍耕之垄上 之:
④操蛇之神闻之 之:
(2)①无丝竹之乱耳 乱: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乱: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
(1) “陋室”意为_______,“铭”指_______________。
(2)用原文回答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4)《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生活情趣。
文本细读探究园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答:本文对陋室从那几个方面惊醒描写的,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 “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答: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答: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答: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答: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
翻译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赵简子①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日:“谨识⑤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l)〕记住。⑥〔甚习〕很熟。习,熟悉,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B.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悉如外人悉:(2)便要还家要:
(3)伯鲁不能举其词举:(4)出诸袖中而奏之诸: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于舅家见之 |
B.以授二子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 |
C.问其简其真无马邪 |
D.出诸袖中而奏之人不知而不愠 |
翻译下面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文意理解。
(1)[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①[乙]文中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用原文作答)
②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