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节目,该节目已推出了100多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是
A.传递正能量,为维护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
B.弘扬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C.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
D.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2014年12月24日,央行表示10万亿非银行同业存款免缴存款准备金
②2014年9月,北京某校中学生参观故宫博物院
③2014年12月,电视剧《满仓进城》热播
④2014年3月5日,我国召开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直接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是有差别的 |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
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
“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具有目的 |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
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讯社之一法新社文章称,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作品关注中国动荡的20世纪。他的作品带有政治意义,有着黑色、愤世嫉俗的幽默感。作品背景包括辛亥革命、抗日和中国内部的斗争等。莫言在海外最具知名度的作品是《红高粱》,讲述中国20世纪20~30年代东部乡下的故事。莫言将他青春的经验和在家乡的经历放置在了作品中,这表明
①文学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②文学世界中一切事物都不具有客观性
③文学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