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目前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与世界比较情况
|
占GDP比重 |
中国 |
40%左右 |
发达国家 |
80%左右 |
世界平均水平 |
60%左右 |
注:目前中国的储蓄率高居世界首位,激发居民的消费热情,促进消费的可持续性尤为关键。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的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而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必须做到:第一,让百姓有钱消费;其次,还得让百姓敢花钱;第三,还要解决放心消费的问题。
(1)描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简要说明材料一、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迅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抗震救灾,把抢救人员放在第一位。国家财政部、民政部、发改委、公安部等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等迅速行动,有效展开了抗震救灾工作,确保经济正常运行。
材料中体现了我国政府部门在履行什么职能?在抗震救灾中,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履行上述职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7月18日,新一轮中央部门2012年度决算公开全面启动,一并亮相的还有2012年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指因公出国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决算。这是中央各部门自2011年首次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以来,连续第三年推进部门决算公开,也是第三年晒部门“三公经费”决算。截至7月20日16时,共计92家中央部门在其官网上公布了“三公经费”情况。其中,发改委等7家超预算。
材料二针对某些部门“三公问题”屡审屡犯的老问题,有专家指出,要强化对“三公经费”的监督。首先要加强人大的监督作用,加强立法;其次,政府也应强化自身监督,加强审计,尤其是完善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机制;再次,“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从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角度说明怎样才能力促“三公经费”透明使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地区冲突都与民族和宗教问题有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国又有多种宗教并存。但我国相对于这些国家、地区而言,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可以自豪地说:“风景这边独好。”
请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回答:我国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为什么能做到“风景这边独好”?
文化礼堂历经风雨,成为农村社会时代潮流的记录者。它不再是单纯的文化活动场所,而是以“精神家园”为主题的农村特色文化的展示平台。文艺演出、技能比赛、排舞大赛、开蒙和成人礼仪已成为村民常态化的文化活动,学文习武蔚然成风;开设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浙江省政府把建设一千个农村文化礼堂列入2014年政府十件实事之一,这是一项改善民生、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构建农民精神家园的举措,是建设经济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和政府以德立威、以勤出威、以情升威的一件实事。省政府制定政策引导各村文化礼堂建设注重嵌入性与本土性相结合即市场化、城镇化外力元素需求与本土资源相结合;注重打造公共文化空间与生活空间相结合;坚持勤俭办事原则,反对形式主义、奢侈主义。文化礼堂建设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村民发挥着主体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和“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理解文化礼堂成为农民精神家园现象。
(2)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的有关知识,阐述政府建设文化礼堂的正确性。
材料一 2013年,我国经济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注: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表1我国近三年三大产业变化发展数据(单位:亿元)
年份 |
2011 |
2012 |
2013 |
|||
增加值 |
占比 |
增加值 |
占比 |
增加值 |
占比 |
|
第一产业 |
47486 |
10.0% |
52374 |
10.1% |
56957 |
10.0% |
第二产业 |
220413 |
46.6% |
235162 |
45.3% |
249684 |
43.9% |
第三产业 |
205205 |
43.4% |
231934 |
44.6% |
262204 |
46.1% |
材料二 2014年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的同时,也更加强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因此,宏观调控就需要更加重视前瞻性、及时性和针对性,争取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经济稳定的目的,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更加宽松的宏观环境。具体来说:需适度提高赤字率,稳定政府主导投资,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避免投资的再度下滑;要继续加快推进“营改增”等财税体制改革,以减轻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应适度增加货币供给的力度,并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系建设,优化资金特别是增量资金的配置结构;城镇化政策方面,宜将促进中小城镇发展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以中小城镇为主体来统筹城乡发展。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分析我国实现国民经济稳增长、促转型的具体措施。
(3)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