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探究关于文物的故事,会给我们许多启迪。
(近代悲惨的遭遇)
材料一: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材料一反映了火烧圆明园的暴行。请写出制造这次暴行的侵略者。这些侵略者入侵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战争失败后,为维护清朝统治,统治者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是指什么事件?请指出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过程的地位。
材料二: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许多传教士和外交官都参加了抢劫,大量的金银财物、珍贵文物被洗劫一空。日军在抢去户部衙门300万两白银后,将户部付之一炬,以毁灭罪证。
(3)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
(4)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当代回归之路)
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余件,然而,该数目充其量只是世界所有私人收藏的十分之一。2003年7月5日,国宝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将广开国宝回归之路,进一步促成国宝的回归。
(5)在近代文物大量流失到当代追求文物回归,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为了改革选官制度,隋文帝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设什么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唐朝完善科举制有哪些皇帝?
(2)唐太宗时,下令合并 ,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3)元朝时,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管辖,实行什么制度?加强对哪两个地区的管辖?
(4)明朝的“六部”指哪六部?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是什么。
(5)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与唐朝时期的什么制度有关?(2分)这一制度中常设的科目有哪些?(2分)从材料中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其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这句话是唐太宗说的,由此可看出其民族政策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3)列举三个表现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具体史实。(3分)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三条唐朝繁荣的原因。(3分)

【捍卫国家主权】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2000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中日两国长达2000多年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2012年9月,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的“购岛”闹剧,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愤怒。本就脆弱的中日关系一下子降到了冰点。作为中学生,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壮语声中,我们更应该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探索。
(1)请举一例唐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史实。
(2)元末明初,日本倭寇在我东南沿海烧杀掳掠,明政府派往浙东沿海抗倭的年轻将领是谁?
(3)日本发动和参与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至少写出两场战争4分)
(4)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
(5)“2000年友好,50年对立”的中日关系,证明了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作为两国政府,应该领先而不称霸,强盛而不扩张;领先不忘睦邻,强盛更要友邦。作为中学生,我们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壮语声中应怎么做?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据意大利媒体2011年5月14日报道,考古学家在佛罗伦萨市中心的圣乌苏拉修道院遗址发现了两个墓穴,并断定其中一个墓穴中定有名画《蒙娜丽莎》原型人物丽莎·盖拉尔迪尼的遗骸。
——摘编自2011年5月20日中国日报网站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
【材料三】下面是古代某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图

请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丽莎·盖拉尔迪尼为原型创作的《蒙娜丽莎》出自哪位画家之手?他的另外一幅代表作是什么?请写出含有相同时代主题的戏剧作品一部。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位航海家下西洋的路线图?
(4)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彰显中国古代科技的无穷魅力。请写出“四大发明”中对欧洲新航路开辟起到重要作用的一项发明。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经济重心形成的标志,史学界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经济重心,其农业生产条件、运输设施以及提供的谷物,应比其他地区优越得多,哪一个集团占领了它,就有可能征服和统一全国。
另一种意见认为,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成为经济重心,应着眼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1)你认为材料中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观点采用的是哪种意见?
(2)请依据提示把相关的事例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南方的_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_______居当时世界首位。
③宋代南方的商业繁荣:集市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
④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⑤宋代重视海外贸易:设置_____机构管理海外贸易,贸易范围广泛。
(3)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