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澳大利亚西侧综合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影响甲、乙两地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地形状况 | B.降水多少 | C.国家政策 | D.历史原因 |
甲地采矿业布局的区位条件有
A.资源丰富 | B.城市密集 | C.交通便利 | D.劳动力多 |
2008年奥运圣火首次照亮世界之巅。综合考虑各自然因素,适宜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季节是()
A. | 春季 | B. | 秋季 | C. | 夏季 | D. | 冬季 |
读图,回答问题。
1.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
A. | 甲地 | B. | 乙地 |
C. | 丙地 | D. | 丁地 |
2.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 |
B. | 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
C. | 一年中正午太阳调度角只有一次最大值 |
D. | 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 |
3.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方时是()
A. | 4时40分 | B. | 8时40分 | C. | 16时40分 | D. | 20时40分 |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关联图,读图完成下题。(双项)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珠江上游和下游的水文特征也不同,起到关键作用的箭头分别是图10中的
A.⑥ | B.① | C.⑨ | D.⑦ |
关于上图中⑥对下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
下图是我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上温室气体的分析结果,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 | 二氧化碳浓度随纬度升高而表现出总体减小的趋势 |
B. | 甲烷浓度在40。N以北随纬度增高而增加 |
C. | 人类活动是造成沿线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
D. | 洋流是造成沿线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变化的主要原闪 |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图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
A. |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
B. |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
C. |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
D. | 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