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孙中山以明白无误的语言告诉人们,他的平均地权,他的民生主义,只不过是古已有之的井田制度的再版,因为两者“用意是一样的”。孙中山这样解释“民生主义”,主要用意在于( )
A.民主主义符合中国的国情 | B.三民主义与西方民主制度有关 |
C.土地国有制有其深远的根源 | D.平均地权和井田制有相似之处 |
与《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显著特点是
①规定中国国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②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在中国首次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④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1947年底,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战略转折点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
C.三大战役的胜利 |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A.南昌起义 | B.国民大革命 | C.秋收起义 | D.反“围剿”斗争 |
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A.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B.第一个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 |
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 |
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种主要思潮”中主要来源于他们祖国的是
A.古典哲学 | B.古典政治经济学 | C.空想社会主义 | D.启蒙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