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正在完善各项法规制度“向雾霾宣战”,继全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正式实施后,2014年3月20日,江苏省政府法制办就《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大群众通过网络、邮件、书信参与讨论建言献策。这表明公民
A.享有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 B.管理国家的能力不断提高 |
C.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 D.行使参政议政的权利得到保障 |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会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等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
并在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这说明()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
C.文化与教育相互交融 | 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
神舟七号是众多关键科学技术的集大成者,可以带动新材料、电子、机械制造、纺织、通讯等很多科技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形成1200亿元的产业链。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这说明()
A.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文化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发展文化产业的依据是()
A.文化塑造人生 | B.文化反作用与经济政治 |
C.文化与政治交融 | D.文化与经济交融 |
从材料:汶川地震中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多难兴邦”,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底蕴,阐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文化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A.文化塑造人生 |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C.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 | D.文化力量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回答6~7题。
6.(2009·福建永定一中模拟)春节、仲秋节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是欧美人的传统节日,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城市中,人们也逐步地过起圣诞节、情人节来。这说明欧美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具有()
A.强制性 B.潜移默化的特点
C.政活倾向性D.消极作用
7.(2009·福建永定一中模拟)在我国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仍然侵蚀着人们的心灵。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A.潜移默化的 B.消极被动的
C.深远持久的 D.不可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