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某植物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抗病和感病性状是由位于性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抗病基因对感病基因为显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分别对基因B和b进行测序,部位序列如下(其它序列相同):
①两基因相比,结构相对更稳定的是 基因。
②现对B基因进行人工处理,使图中已知基因序列α链中T全部转化为A,则处理后的B基因复制3次,至少需要游离的腺嘌呤 个(只考虑图中给出的序列)。
(2)现有正常植株幼苗Ⅰ和Ⅱ,用射线处理正常幼苗Ⅱ后引起变异,对变异类型进行研究,发现细胞中基因及染色体变化如图所示,(其他基因及染色体均正常)
①突变Ⅰ的形成是细胞在进行 过程中发生 导致,突变Ⅱ是该细胞发生
导致。
②突变类型与正常类型杂交,如子代 ,则为突变类型Ⅰ;若子代 ,则为突变类型Ⅱ;若子代 ,则为突变类型Ⅲ。
(3)该植株种群另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种群个体数量足够多,基因为AA的个体占24%,aa个体占4%,在环境中生存能力为AA=Aa>aa,则长期的 过程中,会使A和a基因频率发生怎样的变化?(用曲线表示)
达尔文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发现分别生活着15种陆上龟类,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原因: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多种可遗传的变异,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
(2)刚开始进化时不同岛屿之间的龟类因为有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3)不同岛屿上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使得不同岛屿上的龟的形态结构向不同方向发生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导致众多新物种的形成。
(4)若某龟的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那么这个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是,基因a的频率是。若该种群连续随机交配多代,没有自然选择,则该种群基因频率的是否变化 、该种群是否进化。
(14分)有两纯种小麦,一种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种是矮秆易感锈病(ddtt)。要利用这两个品种的小麦培育出矮秆抗锈病的优良小麦品种,育种小组提出了三种育种方案:
方案一:DDTT × ddtt→F1→F2------→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二:DDTT × ddtt→F1→F1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矮秆抗病新品种
方案三:DDTT和ddtt的种子幼苗进行X射线、紫外线照射综合处理------→矮秆抗病新品种
(1)要培育的矮秆抗锈病小麦的基因型为,采用病原体感染的方法可鉴定出其中的抗病植株。
(2)方案一的育种原理是, F2中选出的矮秆抗病的植株占全部F2植株的比例是,F2中选出的矮秆抗病的植株中不符合性状稳定要求的是。
(3)方案二的育种方法叫, F1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为。改变染色体数目,用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此种育种方式的原理是。
(4)方案三的育种原理是。
(5)三种育种方案中,育种的时间短且成功率高的方案是。
(6)除用以上方法基因工程也可以培育优良品种,其中用到的两种工具酶是、。
(13)下图表示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请据图回答:
(1)A果蝇是性果蝇,B果蝇是性果蝇。
(2)A有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条染色体,果蝇是倍体,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应测条染色体。
(3)B有对同源染色体,对常染色体。
(4)若B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CcDD(不同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则基因A和基因a是基因,其分离发生在,A和B是基因,在产生配子中,含ABCD基因的配子占。
下图1是某家族性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图2为该治病基因控制某个酶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面题。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性遗传。
(2)Ⅱ5和Ⅲ9的基因型分别是和。
(3)Ⅲ10的基因型是,她是杂合子的概率是。如果Ⅲ10与有该病的男性结婚,则不宜生育,因为出生病孩的概率为。
(4)图2为基因控制该酶过程中的过程,图中tRNA所携带氨基酸的密码子是。 该过程体现基因通过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商的装置如下图。
关闭活塞,在25℃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和y(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请回答:
(1)装置1的小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
(2)x代表值,y代表值
(3)若测得x=200(mm),y=30(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商是
(4)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值,则应将该装置放于何种条件下进行,为什么?
(5)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设对照的目的是
(6)根据液滴移动方向填写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