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某同学回家过年。在其家乡(县城)某路口统计了车流量和车辆信息,情况如下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从表中信息,可以确定
| A.由于该地工业发达,外来车辆较多 |
| B.大年三十因追讨工钱还有不少外地车辆滞留 |
| C.腊月三十本地车辆减少是因车主外出躲债 |
| D.统计时段,车辆数量和户籍构成差异均大 |
春节期间车辆户籍构成的变化与人口流动关系密切。结合材料推测,该同学老家可能是
| A.云南 | B.安徽 | C.新疆 | D.广东 |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备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③②①
(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差
下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 87.5°E,回答(1)~(3)题。
(1)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2)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
A.森林 B.草原 C.草甸 D.荒漠
(3)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
A.依次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依次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地垂直地域分异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读图完成(1)~(3)题。
(1)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
A.秦岭 B.黄山 C.南岭 D.大别山
(2)影响该山地南、北坡自然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热量 C.坡度 D.土壤
(3)该山地南、北两侧文化景观差异最大的是
A.农业景观 B.宗教景观 C.交通景观 D.城市景观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下潜水位年内变化柱状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云贵高原 B.松嫩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土高原
(2)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到一年中最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河套地区出现凌汛现象 B.江淮地区进入伏旱
C.地中海沿岸高温多雨 D.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向南半球迁移
下图为某地降水量与河流径流量日变化示意图,其中最能反映集水区内植被覆盖良好的流量曲线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