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市场配置资源的表述由过去“起基础性作用”改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和思想解放的重大突破。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循环往复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③认识具有差异性,人们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认识会随着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人的价值并不是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真理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C.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 | D.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08年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0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8年度。开展经济普查的哲学依据是
A.真理都是具体的 |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C.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 D.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正确认识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下例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粹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④⑤ |
2008年10月9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推进农村改革的实践活动是()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
C.是一种间接现实性活动 | D.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
“巧妇能为无米之炊”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承认人有能动作用 | B.是否承认人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的制约 |
C.是否承认做事情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D.人的意识能否反映客观事物 |